正文:第3章建造新房
时间一晃而过,管凌天到了燕家大队小学读三年级了,已是1983年的秋天,因为管家湾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主要是为了照顾年纪小的本村学生,让他们在村里就能上学,但是,三年级至五年级,各村的学生就得集中到大队小学就读了。
成绩一直优秀的管凌天因为家里正在建新房子这件大喜事而懈怠了学习,并且成绩直线下降,令人惋惜。前面我们说过,1982年初春,管家湾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管运来家分到了9亩水田,还有一些自留地和山林,包产到户,彻底结束了吃“大锅饭”的陋习。
从此,管运来、詹小芳夫妇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每天在自己的田里和山地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家庭收入也在慢慢增加。
当然,在劳作之余,管运来喜欢在山上或田埂上唱着那首全县流行的脍炙人口的民谣《勤俭》:
脚步勤不受贫。
稀走亲戚,勤走菜园。
无事莫上街,上街小破财。
收拾不勤,吵闹四邻。
只见生病病死,没见做事累死。
人勤地出宝,人懒地生草。
冷的是闲人,饿的是懒汉。
汗水再流流尽,气力用去又会来。
要想富,鸡叫离床铺;要受穷,困到日头红。
早起三朝当一天。
夜不迟工。
抬头拜天,不如低头求土。
土吃人一回,人吃土一辈子。
三勤夹一懒,不勤也会勤。
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扛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户共牛瘦,四户共屋漏。
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
吃不穷,着不穷,不会盘算一世穷。
有了新棉袄,莫忘烂蓑衣。
家有千金,不如朝进一文。
柴多米多,日子更多。
赚钱针挑土,用钱水推沙。
坐吃山空。
七月秋风起,冷死流打鬼(懒汉)。
冷是风,穷是饿。
懒牛懒马屎尿多。
三日打鱼,四日晒网。
饱暖思**,饥寒起盗心。
越是越棍(吝啬),越是越困。
猪困长肉,人困卖屋。
读书作田,早起晏眠。
鸡鸭养的全,不愁油和盐。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养猪无巧,栏干食饱。
在那个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期,这样的民谣比什么教育都管用,大家传唱着,唱出了精气神,唱出了劳动干劲,也唱出了信心和期望,大家明白: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只有节俭才能持家,当万元户是那时很多农民的梦想。除了种九亩田,管运来家里猪栏还养了3头猪,闲时管运来还会到邻乡贩运一些木头、扫把、锄头把、簸箕等东西到右坊人民公社集市去卖,仅仅一年,就有了2300元存款,那时在管家湾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有了钱,管运来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居住环境:建新房!管运来是个苦命人,三岁那年就丧父,母亲后来改嫁,他只好一直跟着奶奶相依为命,结婚后,一家六口住在一间光线很暗的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这还是父亲给他留下来的最宝贵遗产。在这小小的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床,却要睡一家六个人,可想而知多么尴尬,多么无奈。随着管凌宇、管凌天几个孩子慢慢长大,管运来只好在房间的楼顶上再铺一张床,他和管凌宇、管凌天睡一起,老婆詹小芳、管凌梅、管凌兰住楼下房间,可每天晚上管运来父子三个要上下楼梯很不安全,况且晚上要小便也很不方便。亲爱的读者,请不要以现在的优越物质条件去笑话管运来一家,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的农村,很多人家的生活条件都是那样的艰苦,一家六、七口人基本上就是这样睡在一张床上熬过来的。
建新房成了管运来全家迫在眉睫的事情,虽然钱不够,借点债也在所不惜,因为日子会越过越好,不出一两年就能还清债的。
想到这,管运来高兴地对老婆詹小芳说:“建了新房,我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如今国家政策好,我们努力多挣钱,将来也许还要盖洋房!”
詹小芳心里也很激动,毕竟就有新房住了,说道:“只要有新房住就行,不要让我的几个孩子挨饿受冻就心满意足了,我也不奢望什么洋房。”
就这样,管运来选择在村前池塘边的一块空地建新房,下红石夯实地基、砌墙、立柱头、做门、盖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管凌天看着家里在做新房,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但他也许不知道,父母亲正在承受物质和精神上的重负。因为要招待建房请来的木匠和石匠等,家里的伙食每餐总少不了肉菜,这对管凌天来说是个致命的诱惑,以前家里能吃上肉基本上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并且家里还会买些苹果、橘子、甘蔗等水果招待木匠和石匠,目的是希望这些师傅加油尽快做好新房。
每天,管凌天和小伙伴一起去燕家大队小学读书,一想到家里有好吃好喝的,上课就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了。慢慢地,管凌天在还没下课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一个人悄悄地溜出教室,直奔家里厨房偷好吃的。父亲管运来每天在建新房现场忙碌,母亲詹小芳每天划算着客人们的伙食,因此他们也无暇顾及管凌天的学习了。
有一次,詹小芳突然发现儿子回家好像比平时早了些,就问管凌天怎么回事,管凌天第一次撒谎说:“今天最后一节是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学校也没什么好玩的,我就提前回家了。”建房是目前的头等大事,詹小芳也没把儿子的话放在心上。再后来,管凌天胆子越来越大,逃课次数越来越多,他干脆直接去村后头的砖瓦窑厂玩去了。
原来,为了节省建房成本,管运来雇了两个亲戚到村后头的砖瓦窑厂烧砖瓦。管凌天觉得烧砖瓦很有乐趣,工作之余,亲戚也喜欢和他聊天,给他讲些笑话和故事,有时还会用火烤几个红薯给他吃,晚上,管凌天就住在砖瓦窑厂,看着亲戚烧窑、打牌、说笑,感觉这样的生活很有趣。当然,第二天,管凌天也就无精打采地去上课,老师讲什么,他左耳进,右耳出,连最简单的题目有时也不会做。
这年12月份一个寒冷的早上,寒风刺骨,下了一点雪,路面打滑,这样的冷天,对于没什么农活干的农村人来说,躺在床上也真是一种享受。此时管凌天还赖在床上不起来,恰好被母亲詹小芳看到了,赶紧叫他起床去上课,管凌天磨磨蹭蹭穿衣、洗漱,吃了早饭后,才懒洋洋地背着书包朝学校走去。一到教室门口,管凌天看到数学老师何小平老师正在上第二节课,何小平老师开学刚开始时对管凌天印象很好,觉得他头脑灵活,解数学题方法独特,几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前几名。可近段时间他发现管凌天退步很快,因此很想“教训”一下他。
何老师就问管凌天:“你怎么才来啊?这都几点了,大家都没迟到就你一个人迟到,你是觉得自己成绩很好可以不用上课吧。”
管凌天又想编个谎言想蒙混过关,辩解道:“何老师,我家里正在做新房,家里事情多,早上要帮父母做点家务,所以迟到了。”
何老师一听发火了,走上前,用皮鞋猛踢了管凌天两脚,愤怒地对他说:“你就在教室门口罚站一个小时,好好反省,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就这么懒惰、骄傲,以后你还能有什么大出息哦。”
管凌天只好一个人站在教室外,寒风吹来,本来就穿得少的他打了一个寒颤,心想:这个何老师真是狠啊,不就是迟到,要这么惩罚我干嘛,以后再也不能惹他了!
终于听到下课铃声了,同班的与隔壁班的同学都蜂拥而出,到操场活动一下,看到罚站的管凌天,大家窃窃私语,有几个女生还在他后面指指点点。管凌天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下去,这也太丢人了。但一想:谁叫你老迟到,况且成绩在全班倒数呢。
这时,何老师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管凌天说:“为什么你最近老是迟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你这样的学习态度,成绩不下滑才怪呢,以后还是勤奋些,把成绩赶上去,要对得起你的父母啊,他们供你读书不容易!”管凌天似懂非懂地只知道点头,一句话也没说,一行泪水悄然滑落。
终于在这年的12月底的一个星期天,管运来选择这个好日子上梁。上梁,就是意味着新房子大功告成,在农村这可是件大喜事。这天一大早,所有的亲戚都来贺喜,村里的乡亲们也来凑热闹,谁都想沾沾喜气。上梁可是有讲究的,所谓梁,就是房子上面最中间的位置放上一根最好的木材,有栋梁之意,梁是管运来从山里买来的一根又直又粗的杉木做成的,其他一般杉木只要10元左右一根,这根梁花了86元,梁就是新房的定海神针,就是“主心骨”,多花点钱是值得的。上梁前一天,木匠师傅就花心思把梁精雕细琢,修理得笔直光滑,并用红布盖住。
上午9点,管运来带着管凌宇、管凌天两兄弟把梁扛出来,管凌宇走在前,由管运来托着梁,管凌天在后,由舅舅詹大堂托着,沿村子里走一圈,边走边放鞭炮。到了新房,把梁放在两个木墩上,上梁仪式正式开始,首先是木匠师傅杀两只公鸡放血祭梁,意味着以后的生活会红红火火,家庭兴旺发达。
然后是上梁喝彩,木匠师傅就对着管运来一家唱了一首精彩的彩歌: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华厦落成乐呵呵,
各位师傅唱彩歌;
木匠唱来石匠应,
引得凤凰百鸟和。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金沙砖头响叮咚,
东家老板财源旺;
勤劳节俭沙聚塔,
万块金砖砌成墙。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山字墙上粉方斗,
飘檐棱角似琼楼;
身居高楼望得远,
幸福美景在前头。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堂前两排金石磉,
托起柱子架高粱;
团结起来力量大,
一家做屋万家帮。
中堂宽敞是华厅,
大红喜烛放光明;
高朋贵友堂前坐,
笑谈丰收好年景。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穿方斗楞榫头密,
桁条椽子排列齐;
竖柱正逢黄道日,
安居乐业生活美。
一根栋梁架正中,
红日高照满堂红;
新居焕彩盈门秀,
华厦落成满春风。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众人道贺来上梁,
我祝家家建新房;
华厦一幢接一幢,
共同富裕乐无疆。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喝彩歌完毕,木匠师傅站在屋顶,用两根粗绳把梁往上缓缓拉起,有人在上面开始扔米饺、团子、糖果,下面的乡亲们抢成一团,煞是热闹。上梁仪式结束,亲朋好友就在新房喝酒划拳,热烈庆祝一番。过了些天,新房简单装修好,赶在农历春节前,管运来又择日乔迁,管凌天终于住进了新房,可心情始终没有高兴起来:因为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他成绩居然在全班倒数第六。
三年级下学期一开学,管运来夫妇也没啥大事要忙活的,一想到管凌天糟糕透顶的成绩,心情很是不快,农忙之余,也特意多花点时间督促管凌天的学习,可是,由于管凌天成绩退步太快,基础不稳固,再加上管运来夫妇也没什么文化,又不知道怎么辅导儿子。尽管管凌天比上学期勤奋了,但成绩依然很差,期末结束,成绩在班上也只在中游水平。
这时,管运来想到了一个办法:转学。换个学习环境,让管凌天到右坊人民公社中心小学去重读三年级,那里师资力量也强,自己还有一个妹夫在那教书,可以起到辅导和监督的作用。
成绩一直优秀的管凌天因为家里正在建新房子这件大喜事而懈怠了学习,并且成绩直线下降,令人惋惜。前面我们说过,1982年初春,管家湾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管运来家分到了9亩水田,还有一些自留地和山林,包产到户,彻底结束了吃“大锅饭”的陋习。
从此,管运来、詹小芳夫妇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每天在自己的田里和山地辛勤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家庭收入也在慢慢增加。
当然,在劳作之余,管运来喜欢在山上或田埂上唱着那首全县流行的脍炙人口的民谣《勤俭》:
脚步勤不受贫。
稀走亲戚,勤走菜园。
无事莫上街,上街小破财。
收拾不勤,吵闹四邻。
只见生病病死,没见做事累死。
人勤地出宝,人懒地生草。
冷的是闲人,饿的是懒汉。
汗水再流流尽,气力用去又会来。
要想富,鸡叫离床铺;要受穷,困到日头红。
早起三朝当一天。
夜不迟工。
抬头拜天,不如低头求土。
土吃人一回,人吃土一辈子。
三勤夹一懒,不勤也会勤。
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扛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户共牛瘦,四户共屋漏。
笑破不笑补,笑过不笑改。
吃不穷,着不穷,不会盘算一世穷。
有了新棉袄,莫忘烂蓑衣。
家有千金,不如朝进一文。
柴多米多,日子更多。
赚钱针挑土,用钱水推沙。
坐吃山空。
七月秋风起,冷死流打鬼(懒汉)。
冷是风,穷是饿。
懒牛懒马屎尿多。
三日打鱼,四日晒网。
饱暖思**,饥寒起盗心。
越是越棍(吝啬),越是越困。
猪困长肉,人困卖屋。
读书作田,早起晏眠。
鸡鸭养的全,不愁油和盐。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养猪无巧,栏干食饱。
在那个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初期,这样的民谣比什么教育都管用,大家传唱着,唱出了精气神,唱出了劳动干劲,也唱出了信心和期望,大家明白: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只有节俭才能持家,当万元户是那时很多农民的梦想。除了种九亩田,管运来家里猪栏还养了3头猪,闲时管运来还会到邻乡贩运一些木头、扫把、锄头把、簸箕等东西到右坊人民公社集市去卖,仅仅一年,就有了2300元存款,那时在管家湾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有了钱,管运来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变居住环境:建新房!管运来是个苦命人,三岁那年就丧父,母亲后来改嫁,他只好一直跟着奶奶相依为命,结婚后,一家六口住在一间光线很暗的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这还是父亲给他留下来的最宝贵遗产。在这小小的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床,却要睡一家六个人,可想而知多么尴尬,多么无奈。随着管凌宇、管凌天几个孩子慢慢长大,管运来只好在房间的楼顶上再铺一张床,他和管凌宇、管凌天睡一起,老婆詹小芳、管凌梅、管凌兰住楼下房间,可每天晚上管运来父子三个要上下楼梯很不安全,况且晚上要小便也很不方便。亲爱的读者,请不要以现在的优越物质条件去笑话管运来一家,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的农村,很多人家的生活条件都是那样的艰苦,一家六、七口人基本上就是这样睡在一张床上熬过来的。
建新房成了管运来全家迫在眉睫的事情,虽然钱不够,借点债也在所不惜,因为日子会越过越好,不出一两年就能还清债的。
想到这,管运来高兴地对老婆詹小芳说:“建了新房,我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如今国家政策好,我们努力多挣钱,将来也许还要盖洋房!”
詹小芳心里也很激动,毕竟就有新房住了,说道:“只要有新房住就行,不要让我的几个孩子挨饿受冻就心满意足了,我也不奢望什么洋房。”
就这样,管运来选择在村前池塘边的一块空地建新房,下红石夯实地基、砌墙、立柱头、做门、盖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管凌天看着家里在做新房,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但他也许不知道,父母亲正在承受物质和精神上的重负。因为要招待建房请来的木匠和石匠等,家里的伙食每餐总少不了肉菜,这对管凌天来说是个致命的诱惑,以前家里能吃上肉基本上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并且家里还会买些苹果、橘子、甘蔗等水果招待木匠和石匠,目的是希望这些师傅加油尽快做好新房。
每天,管凌天和小伙伴一起去燕家大队小学读书,一想到家里有好吃好喝的,上课就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了。慢慢地,管凌天在还没下课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一个人悄悄地溜出教室,直奔家里厨房偷好吃的。父亲管运来每天在建新房现场忙碌,母亲詹小芳每天划算着客人们的伙食,因此他们也无暇顾及管凌天的学习了。
有一次,詹小芳突然发现儿子回家好像比平时早了些,就问管凌天怎么回事,管凌天第一次撒谎说:“今天最后一节是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学校也没什么好玩的,我就提前回家了。”建房是目前的头等大事,詹小芳也没把儿子的话放在心上。再后来,管凌天胆子越来越大,逃课次数越来越多,他干脆直接去村后头的砖瓦窑厂玩去了。
原来,为了节省建房成本,管运来雇了两个亲戚到村后头的砖瓦窑厂烧砖瓦。管凌天觉得烧砖瓦很有乐趣,工作之余,亲戚也喜欢和他聊天,给他讲些笑话和故事,有时还会用火烤几个红薯给他吃,晚上,管凌天就住在砖瓦窑厂,看着亲戚烧窑、打牌、说笑,感觉这样的生活很有趣。当然,第二天,管凌天也就无精打采地去上课,老师讲什么,他左耳进,右耳出,连最简单的题目有时也不会做。
这年12月份一个寒冷的早上,寒风刺骨,下了一点雪,路面打滑,这样的冷天,对于没什么农活干的农村人来说,躺在床上也真是一种享受。此时管凌天还赖在床上不起来,恰好被母亲詹小芳看到了,赶紧叫他起床去上课,管凌天磨磨蹭蹭穿衣、洗漱,吃了早饭后,才懒洋洋地背着书包朝学校走去。一到教室门口,管凌天看到数学老师何小平老师正在上第二节课,何小平老师开学刚开始时对管凌天印象很好,觉得他头脑灵活,解数学题方法独特,几次考试成绩都在班上前几名。可近段时间他发现管凌天退步很快,因此很想“教训”一下他。
何老师就问管凌天:“你怎么才来啊?这都几点了,大家都没迟到就你一个人迟到,你是觉得自己成绩很好可以不用上课吧。”
管凌天又想编个谎言想蒙混过关,辩解道:“何老师,我家里正在做新房,家里事情多,早上要帮父母做点家务,所以迟到了。”
何老师一听发火了,走上前,用皮鞋猛踢了管凌天两脚,愤怒地对他说:“你就在教室门口罚站一个小时,好好反省,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就这么懒惰、骄傲,以后你还能有什么大出息哦。”
管凌天只好一个人站在教室外,寒风吹来,本来就穿得少的他打了一个寒颤,心想:这个何老师真是狠啊,不就是迟到,要这么惩罚我干嘛,以后再也不能惹他了!
终于听到下课铃声了,同班的与隔壁班的同学都蜂拥而出,到操场活动一下,看到罚站的管凌天,大家窃窃私语,有几个女生还在他后面指指点点。管凌天恨不得有个地缝钻下去,这也太丢人了。但一想:谁叫你老迟到,况且成绩在全班倒数呢。
这时,何老师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管凌天说:“为什么你最近老是迟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你这样的学习态度,成绩不下滑才怪呢,以后还是勤奋些,把成绩赶上去,要对得起你的父母啊,他们供你读书不容易!”管凌天似懂非懂地只知道点头,一句话也没说,一行泪水悄然滑落。
终于在这年的12月底的一个星期天,管运来选择这个好日子上梁。上梁,就是意味着新房子大功告成,在农村这可是件大喜事。这天一大早,所有的亲戚都来贺喜,村里的乡亲们也来凑热闹,谁都想沾沾喜气。上梁可是有讲究的,所谓梁,就是房子上面最中间的位置放上一根最好的木材,有栋梁之意,梁是管运来从山里买来的一根又直又粗的杉木做成的,其他一般杉木只要10元左右一根,这根梁花了86元,梁就是新房的定海神针,就是“主心骨”,多花点钱是值得的。上梁前一天,木匠师傅就花心思把梁精雕细琢,修理得笔直光滑,并用红布盖住。
上午9点,管运来带着管凌宇、管凌天两兄弟把梁扛出来,管凌宇走在前,由管运来托着梁,管凌天在后,由舅舅詹大堂托着,沿村子里走一圈,边走边放鞭炮。到了新房,把梁放在两个木墩上,上梁仪式正式开始,首先是木匠师傅杀两只公鸡放血祭梁,意味着以后的生活会红红火火,家庭兴旺发达。
然后是上梁喝彩,木匠师傅就对着管运来一家唱了一首精彩的彩歌: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华厦落成乐呵呵,
各位师傅唱彩歌;
木匠唱来石匠应,
引得凤凰百鸟和。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金沙砖头响叮咚,
东家老板财源旺;
勤劳节俭沙聚塔,
万块金砖砌成墙。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山字墙上粉方斗,
飘檐棱角似琼楼;
身居高楼望得远,
幸福美景在前头。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堂前两排金石磉,
托起柱子架高粱;
团结起来力量大,
一家做屋万家帮。
中堂宽敞是华厅,
大红喜烛放光明;
高朋贵友堂前坐,
笑谈丰收好年景。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穿方斗楞榫头密,
桁条椽子排列齐;
竖柱正逢黄道日,
安居乐业生活美。
一根栋梁架正中,
红日高照满堂红;
新居焕彩盈门秀,
华厦落成满春风。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伏以!
有啊!(管运来一家应彩)
众人道贺来上梁,
我祝家家建新房;
华厦一幢接一幢,
共同富裕乐无疆。
(天官赐福,打挂爆竹,放鞭炮)
喝彩歌完毕,木匠师傅站在屋顶,用两根粗绳把梁往上缓缓拉起,有人在上面开始扔米饺、团子、糖果,下面的乡亲们抢成一团,煞是热闹。上梁仪式结束,亲朋好友就在新房喝酒划拳,热烈庆祝一番。过了些天,新房简单装修好,赶在农历春节前,管运来又择日乔迁,管凌天终于住进了新房,可心情始终没有高兴起来:因为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他成绩居然在全班倒数第六。
三年级下学期一开学,管运来夫妇也没啥大事要忙活的,一想到管凌天糟糕透顶的成绩,心情很是不快,农忙之余,也特意多花点时间督促管凌天的学习,可是,由于管凌天成绩退步太快,基础不稳固,再加上管运来夫妇也没什么文化,又不知道怎么辅导儿子。尽管管凌天比上学期勤奋了,但成绩依然很差,期末结束,成绩在班上也只在中游水平。
这时,管运来想到了一个办法:转学。换个学习环境,让管凌天到右坊人民公社中心小学去重读三年级,那里师资力量也强,自己还有一个妹夫在那教书,可以起到辅导和监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