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朝霞满天。张来福和沈喜宝在林湖镇上吃早饭时,已经离家二十公里了。
他们是这个叫“李麻子饺面店”的第一拨食客。
“两位客官,这是到哪里哟?看你们骑得汗淌淌的!”
店老板果然是个肥胖的中年大麻子,在开水锅上一边下饺面一边寒暄。
“我们上扬州!”
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种大热天你们往扬州骑?离这儿还有二百几十里路哩!”
“不要紧!”
“我们骑得快,天黑前准到!”
他们自信满满。
两人昨天就在小树林里计算过了:张家庄离扬州大约三百里,以骑行自行车平均速度每小时十公里计,早上四点出发,十五个小时,正好是晚上七点,这时天尚未黑,顶多是扬州城华灯初上之时。
半夜里他们就醒过来了。一个守着小闹钟,一个攥着上海表。
他们把时间拿捏得准准的,毫厘不爽。仿佛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去奔赴一场战斗。
凌晨四点,天尚未明,两人各自从家里偷出自行车,带上打理好的简单包裹,悄悄来到村西桥头会合。
见面后也不打话,一前一后上了公路,使劲地蹬起来。
用过早餐,继续出发。
刚才一个多小时两人像亡命天涯的逃犯似的,只顾没命赶路,而现在似乎到了安全地带,肚里又进了热食,才开始认真交谈起来。
“来福,记住留条子了吗?”沈喜宝问。
“当然留了,丢在枕头边上。”
“你是怎么写的?”
“哈哈,我告诉你唦!”
爸妈,你们好!
看到这张条子你们不要着急,也不必生气。我和村西的沈喜宝到外地一个地方打工去了。
我不想再复读了,上“高五”太丢人了。你们不要声张,声张了反而让人家发笑。
如果我在外面混不出名堂,我自然会回来——回来即听你们安排。
我从高一到现在一直在外地学校寄宿,生活自理能力你们知道的,所以千万不要不放心;也不要出来找我,来找我我不但不会回去,而且会发火,后果更加不堪。
总之,在外面不谈我的事。一切都会变好的。
儿:来福
1986年8月10日
“你小子,写个条子都这么棒!言简意赅,有理有节。既抚慰,又有威胁,还有缓兵之计!”
沈喜宝听了赞不绝口。
“那你怎么写的?”
“嘿嘿,我写得不好。”
“说唦!”
“你听了不要发笑呀!”
父母大人:
对不起你们,我学木匠半途黄了,复读又年年考不上,让你们和姐姐姐夫们失望生气,好像我是个窝囊废。
为了不给你们再添麻烦,我和张校长的儿子一起到外面打工去了,请你们千万不要声张,声张了对张校长家也不好,他家是个有面子的人家。
等我们在外面落下脚我再写信给你们。
祝你们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儿:喜宝
1986年8月10日
“这就是‘高六’学生写的信!难怪年年名落孙山!”张来福听了大笑,“而且,还拿我家当挡箭牌,你小子够促狭的!”
太阳升起来了,先是温暖,很快变得燥热,他们汗流浃背,脚下却毫不放松,仿佛在进行一场果断的战略突围。
九点出头,他们离开楚泽县境,进入高邮地界,速度才稍缓了下来。
这是他们长这么大第一次出县境,虽然地貌和村镇景象仿佛,但心理上还是觉得新鲜。
人一旦成大,就要勇敢地走出去,走向外面的广阔世界,去体会生活的丰富和精彩,去建功立业——只是他们本来是想通过高考堂而皇之地走出去的,如今却不得不采用这种仓惶逃遁的方法!
他们的心头涌上一种浓重的悲壮感,前路漫漫,前路究竟有什么在等着他们呢?
行行复行行。
车过平胜镇,张来福掉了车链子。
沈喜宝停下车一看,车链只是脱落了齿轮,并没有断,说不是大问题,先小个便。
两人站在路坎上掏裤裆,怎么也掏不到东西,原来连续骑车时间太久了,生殖器都压得麻木,没有知觉了。抖抖索索撒了一点黄尿。
沈喜宝把车链条搭上大齿轮,用一根细树枝别住,要张来福握住脚踏使劲转,弄得两人满手都是脏污,总算复位了。
哪知才骑几百米,倒又掉了,又下车弄了一气。
之后一路不断地掉,不断下车弄,弄得两人苦不堪言,弄得来张福都光火了。
一直捱到三垛镇,才找了个修车铺修好了。这十几公里,竟然花费了两小时!
时间已接近正午,两人在三垛镇打尖。是在路边食摊吃的客饭,三菜一汤,米饭管够,只要二元一份。
两人吃了人家四大碗饭,又灌下两碗冬瓜汤,肚子都鼓起来了。
食后犯困,沈喜宝建议找个荫凉处打个盹,张来福却不允,说骑到前面高邮城再歇。
想不到路途概念不明晰,离高邮城居然还有三十公里。这三十公里骑得真是艰难,头顶上烈日高照,双腿像灌了铅,路上见了茶棚就下来喝水,喝得再多也尿不下一滴尿,全从身上随汗水蒸发了。
终于骑到高邮城东的泰山庙外,又贾起余勇向南骑出三公里,在净土寺的七层明代宝塔下面,沈喜宝终于支持不住,连人带车倒了下来,车也不扶,爬到塔檐下的石头上躺下来,呼呼地直喘粗气。
张来福怕他中暑,赶忙跑到五十米开外的一个瓜棚里买了一只西瓜解渴消热。
两人倚在宝塔砖壁上吃西瓜,狼吞虎咽,汁液横流,瓜籽乱吐。
互相看看,头发蓬乱,脸上黑了不少,实在狼狈。
吃完了瓜,一起躺在石条上憩息。
躺下了就不愿起来,居然睡得蛮香。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三点出头。
赶紧上路,继续南行。
没骑出两公里,登上高高的圩堤,右侧出现了阔大浩荡的水面,堤内堤外水平落差竟有十几米,甚是奇特。
两人顿时反应过来,这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啊!一起欢呼起来:
“嗬——!”
“嗬——!”
他们是这个叫“李麻子饺面店”的第一拨食客。
“两位客官,这是到哪里哟?看你们骑得汗淌淌的!”
店老板果然是个肥胖的中年大麻子,在开水锅上一边下饺面一边寒暄。
“我们上扬州!”
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种大热天你们往扬州骑?离这儿还有二百几十里路哩!”
“不要紧!”
“我们骑得快,天黑前准到!”
他们自信满满。
两人昨天就在小树林里计算过了:张家庄离扬州大约三百里,以骑行自行车平均速度每小时十公里计,早上四点出发,十五个小时,正好是晚上七点,这时天尚未黑,顶多是扬州城华灯初上之时。
半夜里他们就醒过来了。一个守着小闹钟,一个攥着上海表。
他们把时间拿捏得准准的,毫厘不爽。仿佛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去奔赴一场战斗。
凌晨四点,天尚未明,两人各自从家里偷出自行车,带上打理好的简单包裹,悄悄来到村西桥头会合。
见面后也不打话,一前一后上了公路,使劲地蹬起来。
用过早餐,继续出发。
刚才一个多小时两人像亡命天涯的逃犯似的,只顾没命赶路,而现在似乎到了安全地带,肚里又进了热食,才开始认真交谈起来。
“来福,记住留条子了吗?”沈喜宝问。
“当然留了,丢在枕头边上。”
“你是怎么写的?”
“哈哈,我告诉你唦!”
爸妈,你们好!
看到这张条子你们不要着急,也不必生气。我和村西的沈喜宝到外地一个地方打工去了。
我不想再复读了,上“高五”太丢人了。你们不要声张,声张了反而让人家发笑。
如果我在外面混不出名堂,我自然会回来——回来即听你们安排。
我从高一到现在一直在外地学校寄宿,生活自理能力你们知道的,所以千万不要不放心;也不要出来找我,来找我我不但不会回去,而且会发火,后果更加不堪。
总之,在外面不谈我的事。一切都会变好的。
儿:来福
1986年8月10日
“你小子,写个条子都这么棒!言简意赅,有理有节。既抚慰,又有威胁,还有缓兵之计!”
沈喜宝听了赞不绝口。
“那你怎么写的?”
“嘿嘿,我写得不好。”
“说唦!”
“你听了不要发笑呀!”
父母大人:
对不起你们,我学木匠半途黄了,复读又年年考不上,让你们和姐姐姐夫们失望生气,好像我是个窝囊废。
为了不给你们再添麻烦,我和张校长的儿子一起到外面打工去了,请你们千万不要声张,声张了对张校长家也不好,他家是个有面子的人家。
等我们在外面落下脚我再写信给你们。
祝你们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儿:喜宝
1986年8月10日
“这就是‘高六’学生写的信!难怪年年名落孙山!”张来福听了大笑,“而且,还拿我家当挡箭牌,你小子够促狭的!”
太阳升起来了,先是温暖,很快变得燥热,他们汗流浃背,脚下却毫不放松,仿佛在进行一场果断的战略突围。
九点出头,他们离开楚泽县境,进入高邮地界,速度才稍缓了下来。
这是他们长这么大第一次出县境,虽然地貌和村镇景象仿佛,但心理上还是觉得新鲜。
人一旦成大,就要勇敢地走出去,走向外面的广阔世界,去体会生活的丰富和精彩,去建功立业——只是他们本来是想通过高考堂而皇之地走出去的,如今却不得不采用这种仓惶逃遁的方法!
他们的心头涌上一种浓重的悲壮感,前路漫漫,前路究竟有什么在等着他们呢?
行行复行行。
车过平胜镇,张来福掉了车链子。
沈喜宝停下车一看,车链只是脱落了齿轮,并没有断,说不是大问题,先小个便。
两人站在路坎上掏裤裆,怎么也掏不到东西,原来连续骑车时间太久了,生殖器都压得麻木,没有知觉了。抖抖索索撒了一点黄尿。
沈喜宝把车链条搭上大齿轮,用一根细树枝别住,要张来福握住脚踏使劲转,弄得两人满手都是脏污,总算复位了。
哪知才骑几百米,倒又掉了,又下车弄了一气。
之后一路不断地掉,不断下车弄,弄得两人苦不堪言,弄得来张福都光火了。
一直捱到三垛镇,才找了个修车铺修好了。这十几公里,竟然花费了两小时!
时间已接近正午,两人在三垛镇打尖。是在路边食摊吃的客饭,三菜一汤,米饭管够,只要二元一份。
两人吃了人家四大碗饭,又灌下两碗冬瓜汤,肚子都鼓起来了。
食后犯困,沈喜宝建议找个荫凉处打个盹,张来福却不允,说骑到前面高邮城再歇。
想不到路途概念不明晰,离高邮城居然还有三十公里。这三十公里骑得真是艰难,头顶上烈日高照,双腿像灌了铅,路上见了茶棚就下来喝水,喝得再多也尿不下一滴尿,全从身上随汗水蒸发了。
终于骑到高邮城东的泰山庙外,又贾起余勇向南骑出三公里,在净土寺的七层明代宝塔下面,沈喜宝终于支持不住,连人带车倒了下来,车也不扶,爬到塔檐下的石头上躺下来,呼呼地直喘粗气。
张来福怕他中暑,赶忙跑到五十米开外的一个瓜棚里买了一只西瓜解渴消热。
两人倚在宝塔砖壁上吃西瓜,狼吞虎咽,汁液横流,瓜籽乱吐。
互相看看,头发蓬乱,脸上黑了不少,实在狼狈。
吃完了瓜,一起躺在石条上憩息。
躺下了就不愿起来,居然睡得蛮香。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三点出头。
赶紧上路,继续南行。
没骑出两公里,登上高高的圩堤,右侧出现了阔大浩荡的水面,堤内堤外水平落差竟有十几米,甚是奇特。
两人顿时反应过来,这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啊!一起欢呼起来:
“嗬——!”
“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