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对于文科生张来福来说,京杭大运河的概念再熟悉不过了。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军事运输十分频繁。
吴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争霸中原,但当时江淮之间没有水路可通,只有由江入海,这样走不但航程长,而且海上风狂浪急,易失战机。
为了安全和便利进军,缩短军需路线,夫差决定在蜀冈之上筑邗城,在蜀冈脚下凿邗沟,开通江淮之间的水道。
对于筑邗城、凿邗沟的劳动场面,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即“举锸如云”,可见其声势浩大。就这样,全长约400里的邗沟成了运河老祖宗的名字。
这条邗沟流淌了1100多年,到了隋朝,经杨坚、杨广父子两代,征召了360多万民夫,以250万民夫的生命与无数资财为代价,开凿了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取弯就直拓宽加深了邗沟,形成了各条河渠首尾相接南北通航的大运河。
从小喜欢看杂书的来福,还知道不少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典故。
有一首民谣这样唱的:“隋炀帝,下扬州,一心看琼花,陆地去行舟。到头来,万里江山一旦丢。”
说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不仅出于军事和交通的考虑,还因为他喜欢到扬州游玩。
在做皇帝之前,他曾担任过扬州总管。他写过一首赞美扬州的诗,第一句就是“扬州旧处可淹留”,表达了深深的怀恋之情。
他上一趟扬州那排场太夸张了,舳舻首尾相衔有100多公里,乘坐的龙舟在两岸背纤的一律是年龄十五六岁的少女,不但要求皮肤白晳,脸蛋甜美,还特别要求体态苗条,这样背缆使力时便能展现出诱人的**曲线。
他在扬州建了许多行宫,其中一个叫“迷楼”,竟有100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美人。
这位骄奢淫逸的皇帝最后落得在扬州被兵变的官兵用一条练巾活活缢死的下场。
晚唐诗人写过一首《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认为杨广如果没有干那些荒唐的事情,治水的功劳不在大禹之下。
骑行在高高的运河大堤上,张来福心里幽幽地想:当年隋炀帝几度龙舟下扬州,今天他和沈喜宝双双骑行上扬州,前者是为了游玩解闷,而他们却是为了讨生活,为了在异地他乡能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讨回尊严,但此行能够顺利吗?
不,不容怀疑!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出走,就一定要干出一番名堂,如果因为在扬州受到挫折而落荒而回,那岂不是更让人笑掉大牙?想到这里,脚下不由加了踩力。
这一路都是在高高的圩堤公路上骑行。
从大圩朝里看,树林显得更加茂密,农田方整如棋盘,所有村镇一览无余;朝外看,大运河则如同“悬河”,广阔的水面上行进着一队队拖驳,汽笛的吼声在天穹之间回响,影影绰绰的岸际线那边迷蒙的地界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一种突如其来的念头如心灵感应般在张来福心中产生:此去京杭大运河之滥觞地扬州,他这一生兴许要跟“运河”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了!
那么,古老而年轻的大运河,你能给我、给我和沈喜宝带来什么呢……
过了车逻,过了昭关,过了邵伯,过了江都。太阳渐渐西沉。
从公路标志牌上看到,距扬州尚有最后十五公里。
体质较差的沈喜宝已经屡屡掉到后面,甚至掉到二百米开外,需要张来福下车来等。
在芒稻闸桥上,张来福对歪歪扭扭骑过来的沈喜宝喊:
“加油!太阳落山前必须赶到,我请你吃饭喝啤酒!”
“我要死了……”
沈喜宝如病马哀鸣似的回了半句话。
“死不了!你呆在张家庄才会死!你要记住你包裹里还有一个要寻死的人送给你的衣服和二十块钱,别他妈的窝囊!”
张来福朝他怒吼道,他最看不起畏葸不前的人。
这句话像打了一支强心针似的,沈喜宝顿时换了萎靡模样,面孔赧然,直起身体跟了上来。
过了万福闸,过了田庄,前面突然出现一座高大的铁架桥。
两人贾起余勇奋力冲了上去,桥头指示牌赫然写着四个大字:
扬州大桥
“扬州,我们来啦——!”高高的桥面上,两人兴奋地大叫起来,借着下坡的惯性,风驰电掣般地冲下去二百多米,才恢复缓行状态。
然而铁架桥这边好像并不是扬州城,两边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一条灰不溜秋的柏油路通向西面远处,倒像个乡镇。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是城东乡,还只是郊区,真正意义上的扬州城要过了两公里外的解放桥才到哩!
而兴奋过后的他们体力真正到了极限!
天空暗沉,路灯亮起,当他们并肩子挣扎般地捱上解放桥上坡时,因让对面过来的一辆大卡车,两人相碰,一起跌倒在桥面上。
张来福的行李全散开了,沈喜宝的车铃铛盖脱了出去,“叮叮当当”滚出去老远。
沈喜宝一瘸一拐地下桥坡去把车铃铛盖捡了回来,这边张来福也把散落的行李收拢扎好。
车子骑不动,往桥顶推。刚推上桥顶,沈喜宝便“哇”地一声哭了,张来福也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大桥西面,城市如同光海,面前的这条西向马路更似一道流动的灯流,笔直地伸向远方,而远方一座圆形亭阁更如一盏硕大无朋的灯笼,焕发出冲天的金黄璀璨……
他们终于看见了古城扬州的夜景,真正的城市之光!
高考落榜的憋屈,一天三百里的艰辛骑行,对开辟新生活的憧憬和希冀……林林总总的情绪,化为泪水在他们年轻的面孔上尽情地流淌!
“来福,喝酒!你说请我喝酒的!”沈来福忘情地直嚷嚷。
这家伙,在小他四岁的张来福面前有时竟像个弟弟。
“好,我请,我请!”张来福也朝他喊,“请你喝啤酒,请你吃鱼香肉丝,请你吃麻婆豆腐,请你吃扬州炒饭!”
他们在附近泰州路的一家小饭店酒足饭饱,又回到解放桥头。举目无亲,又舍不得再花钱住旅社,就在桥面路牙上铺上布毯睡下了。
露宿桥面的不止他们两人,还有几个民工和乞丐,因此并不孤单,也不算寒碜——在夏天,农村人经常就是在水泥桥或打谷场上纳凉睡觉的。
半夜里沈喜宝从梦中醒来,看见张来福正坐着抽烟。烟头明灭,映照着他严肃的脸孔,不知在沉思着什么。
“喜宝,将来我们要在这河边上买幢房子!”
夜风中,张来福轻轻吐出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如同乡村露天电影音箱中发出的声音。低沉,嘶哑,却带着一种决绝。
“这可能吗……睡吧……”
沈喜宝咕哝着翻了个身,又进入了梦乡。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军事运输十分频繁。
吴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齐,争霸中原,但当时江淮之间没有水路可通,只有由江入海,这样走不但航程长,而且海上风狂浪急,易失战机。
为了安全和便利进军,缩短军需路线,夫差决定在蜀冈之上筑邗城,在蜀冈脚下凿邗沟,开通江淮之间的水道。
对于筑邗城、凿邗沟的劳动场面,史书上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即“举锸如云”,可见其声势浩大。就这样,全长约400里的邗沟成了运河老祖宗的名字。
这条邗沟流淌了1100多年,到了隋朝,经杨坚、杨广父子两代,征召了360多万民夫,以250万民夫的生命与无数资财为代价,开凿了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取弯就直拓宽加深了邗沟,形成了各条河渠首尾相接南北通航的大运河。
从小喜欢看杂书的来福,还知道不少关于京杭大运河的典故。
有一首民谣这样唱的:“隋炀帝,下扬州,一心看琼花,陆地去行舟。到头来,万里江山一旦丢。”
说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不仅出于军事和交通的考虑,还因为他喜欢到扬州游玩。
在做皇帝之前,他曾担任过扬州总管。他写过一首赞美扬州的诗,第一句就是“扬州旧处可淹留”,表达了深深的怀恋之情。
他上一趟扬州那排场太夸张了,舳舻首尾相衔有100多公里,乘坐的龙舟在两岸背纤的一律是年龄十五六岁的少女,不但要求皮肤白晳,脸蛋甜美,还特别要求体态苗条,这样背缆使力时便能展现出诱人的**曲线。
他在扬州建了许多行宫,其中一个叫“迷楼”,竟有100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美人。
这位骄奢淫逸的皇帝最后落得在扬州被兵变的官兵用一条练巾活活缢死的下场。
晚唐诗人写过一首《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认为杨广如果没有干那些荒唐的事情,治水的功劳不在大禹之下。
骑行在高高的运河大堤上,张来福心里幽幽地想:当年隋炀帝几度龙舟下扬州,今天他和沈喜宝双双骑行上扬州,前者是为了游玩解闷,而他们却是为了讨生活,为了在异地他乡能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讨回尊严,但此行能够顺利吗?
不,不容怀疑!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出走,就一定要干出一番名堂,如果因为在扬州受到挫折而落荒而回,那岂不是更让人笑掉大牙?想到这里,脚下不由加了踩力。
这一路都是在高高的圩堤公路上骑行。
从大圩朝里看,树林显得更加茂密,农田方整如棋盘,所有村镇一览无余;朝外看,大运河则如同“悬河”,广阔的水面上行进着一队队拖驳,汽笛的吼声在天穹之间回响,影影绰绰的岸际线那边迷蒙的地界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一种突如其来的念头如心灵感应般在张来福心中产生:此去京杭大运河之滥觞地扬州,他这一生兴许要跟“运河”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了!
那么,古老而年轻的大运河,你能给我、给我和沈喜宝带来什么呢……
过了车逻,过了昭关,过了邵伯,过了江都。太阳渐渐西沉。
从公路标志牌上看到,距扬州尚有最后十五公里。
体质较差的沈喜宝已经屡屡掉到后面,甚至掉到二百米开外,需要张来福下车来等。
在芒稻闸桥上,张来福对歪歪扭扭骑过来的沈喜宝喊:
“加油!太阳落山前必须赶到,我请你吃饭喝啤酒!”
“我要死了……”
沈喜宝如病马哀鸣似的回了半句话。
“死不了!你呆在张家庄才会死!你要记住你包裹里还有一个要寻死的人送给你的衣服和二十块钱,别他妈的窝囊!”
张来福朝他怒吼道,他最看不起畏葸不前的人。
这句话像打了一支强心针似的,沈喜宝顿时换了萎靡模样,面孔赧然,直起身体跟了上来。
过了万福闸,过了田庄,前面突然出现一座高大的铁架桥。
两人贾起余勇奋力冲了上去,桥头指示牌赫然写着四个大字:
扬州大桥
“扬州,我们来啦——!”高高的桥面上,两人兴奋地大叫起来,借着下坡的惯性,风驰电掣般地冲下去二百多米,才恢复缓行状态。
然而铁架桥这边好像并不是扬州城,两边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一条灰不溜秋的柏油路通向西面远处,倒像个乡镇。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是城东乡,还只是郊区,真正意义上的扬州城要过了两公里外的解放桥才到哩!
而兴奋过后的他们体力真正到了极限!
天空暗沉,路灯亮起,当他们并肩子挣扎般地捱上解放桥上坡时,因让对面过来的一辆大卡车,两人相碰,一起跌倒在桥面上。
张来福的行李全散开了,沈喜宝的车铃铛盖脱了出去,“叮叮当当”滚出去老远。
沈喜宝一瘸一拐地下桥坡去把车铃铛盖捡了回来,这边张来福也把散落的行李收拢扎好。
车子骑不动,往桥顶推。刚推上桥顶,沈喜宝便“哇”地一声哭了,张来福也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大桥西面,城市如同光海,面前的这条西向马路更似一道流动的灯流,笔直地伸向远方,而远方一座圆形亭阁更如一盏硕大无朋的灯笼,焕发出冲天的金黄璀璨……
他们终于看见了古城扬州的夜景,真正的城市之光!
高考落榜的憋屈,一天三百里的艰辛骑行,对开辟新生活的憧憬和希冀……林林总总的情绪,化为泪水在他们年轻的面孔上尽情地流淌!
“来福,喝酒!你说请我喝酒的!”沈来福忘情地直嚷嚷。
这家伙,在小他四岁的张来福面前有时竟像个弟弟。
“好,我请,我请!”张来福也朝他喊,“请你喝啤酒,请你吃鱼香肉丝,请你吃麻婆豆腐,请你吃扬州炒饭!”
他们在附近泰州路的一家小饭店酒足饭饱,又回到解放桥头。举目无亲,又舍不得再花钱住旅社,就在桥面路牙上铺上布毯睡下了。
露宿桥面的不止他们两人,还有几个民工和乞丐,因此并不孤单,也不算寒碜——在夏天,农村人经常就是在水泥桥或打谷场上纳凉睡觉的。
半夜里沈喜宝从梦中醒来,看见张来福正坐着抽烟。烟头明灭,映照着他严肃的脸孔,不知在沉思着什么。
“喜宝,将来我们要在这河边上买幢房子!”
夜风中,张来福轻轻吐出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如同乡村露天电影音箱中发出的声音。低沉,嘶哑,却带着一种决绝。
“这可能吗……睡吧……”
沈喜宝咕哝着翻了个身,又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