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文昌阁一带果然十分繁华。有大型百货商场,有银行金店,有车行书局,还有政府行政机构,车水马龙,游客纷纷。
最热闹的却是一个叫“工人文化宫”的所在,小四子径直带他们往那儿去。
工人文化宫大门左侧是一个露天的小商品服装市场,先从这儿逛起。
真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小商品都有,时髦先锋的服装齐备,直看得三人眼花缭乱。
张来福看上几样好东西,可兜里盘缠有限,硬生生地压住了购买欲望。沈喜宝买了一把折扇像唐伯虎一样挥来挥去。
这小子,刚来到扬州就忘乎所以了,好像把自己的处境丢到九霄云外了。
张来福突然发现庄上的黄永安在这个批发市场,竟吓了一跳。
他缘何来投奔庄上的小四子却怕见黄永安呢?因为黄永安的知青老婆许晓娟曾是他的小学班主任,如果被黄永安知道张国平的儿子如今落魄到扬州来打工,回去跟老婆一说,许老师该怎么想?
当年他可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此时此刻,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到高考一再落榜让自己的形象和身份发生坍塌式滑坡的尴尬……
然而黄永安却已经发现他们三个了——生意人真是眼尖——朝这边招手喊道:
“来福!张来福!”
三个人一起走了过去。小四子率先打招呼:
“刘叔,生意很好啊!”
“蛮好!蛮好!”黄永安嘴里应着,眼睛却笑眯眯地打量张来福,“几年不见,长这么高大了,要不是看到小四子跟你在一起,我都不敢认了。”
张来福勉强地笑了笑。
黄永安又指着沈喜宝说:
“你是老通讯员沈国才的儿子,听说你学了木匠是吧?”
“嗯……嗯哪。”沈喜宝不置可否地应承着。
机灵的小四子看出两人不愿“暴露身份”,连忙打岔道:
“他们两人结伴到扬州旅游——这不,我陪他们逛一逛工人文化宫!刘叔,你忙,里面下场录相马上要开始了!”
“好的,好的!来福,有空到我家坐坐,让你许老师招待招待你。”正好摊位前来了两个女孩在拣发箍,黄永安便低头做起了生意。
在进工人文化宫大门时,小四子突然笑起来,说黄永安两年前就悄悄离婚了——是许晓娟老师把他蹬了。
许晓娟原是省扬中老三届毕业生,人长得相当漂亮,她父亲早年在国民政府开过小车,解放后活得谨小慎微,上山下乡运动一开始,就主动响应国家号召,让女儿到农村插队当了知青。
许晓娟以为一辈子不会回城了,就和大队支部书记在农机厂的儿子黄永安恋爱结婚,当然也在公公的安排下进了庄上小学做了民办教师。
想不到以后来了个知青回城,许晓娟把丈夫和两个儿子一起带回扬州,并参加了七九年高考,考进了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当了大学教师。
黄永安进城后没有职业,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当全职男保姆,无论从知识层面和社会身份,夫妻俩的差距拉得太大了。
许晓娟和死了老婆的系主任产生了感情,要求离婚,黄永安赖着不肯离,吵吵闹闹一年多,还是离了——大儿子跟爸爸,小儿子跟妈妈。
离婚后的黄永安在老岳父的帮助下在工人文化宫这边的服装小商品市场获得一个摊位,当起了小百货老板。
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做生意脑子却灵活,这地方市口又极好,头一年就成了万元户,头也昂起来了。
但他不好意思告诉别人离婚的事,一直都瞒着,小四子也是听别人悄悄告诉他的。
张来福听了,心里有些黯然。
人活在世上就是争一张脸啊!争脸的方式各有不同,父亲要他考上大学是争脸,他现在来到扬州找机会也是争脸,许晓娟老师和黄永安离婚其实还是争脸,黄永安在这个小商品市场努力把生意做好更是一种争脸。
脸就是尊严,就是人格,就是身份,就是财富和社会贡献,就是行走天下的一张名片——不是有一句很经典的格言“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吗!
三个人进了工人文化宫,里面果然非常好玩:有游乐场、溜冰场、舞厅、电影院和录相厅,还有地下商店和地下酒吧——建在备战备荒年代建成的防空洞里。
到处闲逛了一圈,小四子建议看录相,于是买了三张票进去,是香港武打片,正是张来福喜欢看的类型。
看完录相出来,已是五点多了。三人骑车回去,小四子拢石塔菜场买了鱼肉菜蔬和几样熟食,说今晚正式为张来福和沈喜宝接风,把院里做生意的房客都请过来助兴。
晚饭摆在房东家客堂屋吃,因为人多,必须用大桌子。
想不到沈喜宝会烧菜,几样鱼肉和蔬菜都是他弄的,有模有样地端上了桌子。
强家另外三家房客分别是来自东台的马石根夫妇,来自安徽天长的沈有华夫妇来自泰州的小陈和他新交的女朋友小白。
房东老强也请上了桌子。男的喝白酒,女的喝桔汁。同为租客自来亲,同桌吃喝更亲热。
席间小四子简单了介绍了张来福和沈喜宝的情况,说两人今年高中毕业,不想呆在家里干农活,到扬州来自谋生路,请大家一起帮着想想主意,看干什么好。
房东老强倒先开口了,说我看哪儿都不必去,就跟你们学刻章或者卖小百货好了。
原来来自泰州的小陈也是刻章的,来自东台的马石根是摆摊卖小百货的;只有来自安徽宿州的沈有华是个修鞋匠,老婆徐琴擦皮鞋。
小四子征求两人意见,沈喜宝马上说学刻章。
“我原来就是学木匠手艺的,刻章也是做手艺,比较适合我!”其实今天上午在南门街看小四子刻章收钱他已经动了这个心思,这时正好顺水推舟。
小陈笑道:“你就跟小四子学刻章吧,你俩又是老乡。
刻章不要什么本钱,你瞧我,凭一把刻章刀,照样骗了个胖丫头!”说着拍了拍坐在身边的小白。
小白正在专心啃鹅腿,听小陈拿她开玩笑,用油手在他头上打了一下,把大家都逗乐了。
张来福却没有立即表态。他不想刻章,因为他发现小四子刻章没有什么手续,他知道刻章不同于一般行业,不但需要营业执照,而且还要特种行业许可证,否则很容易惹上麻烦;而卖小百货是要进货的,自己身上只带了从母亲那来诳来了六七十块盘缠钱。
他和沈喜宝最初的设计思路是找工厂打工,等有了些积蓄再创业。
但他还是惴惴地问:
“做小百货要多少本钱?”
马石根认真地回答他:
“开始进货不需要进很多,四五百块钱就够了。只是要买辆三轮车和一张摆摊用的钢丝床,这两样没七百块钱打不住。”
张来福便老老实实地说:
“我没有这么多本钱,我想暂时到哪个工厂先打工,等攒些钱来再来做生意。”
老强说这也行。他有个朋友在宝塔湾那边的扬州农药厂做车间主任,厂里一年到头都用临时工的,如果愿意去,他可以帮忙。
“临时工没得轻巧事做,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干几天就不干,叫我不好交代。”
张来福说行。“强叔,你放心,我不怕苦的。”
“不怕苦最好。那边临时工工资还不低,到年底你做生意的本钱就够了。”
又谈了租房子的事。
老强说张来福如果去农药厂上班,就暂时不要租房子了,厂里有临时工宿舍。
小四子对沈喜宝说:“要不,你跟我合住?我反正一个人。”
不知为什么,这样的好事沈喜宝却忙不迭推拒:“不不,我自己租房!”
老强说如不嫌弃,他可以把院角放煤球和劈柴的小屋收拾出来,家里刚刚买了煤气灶,以后不准备烧炭了。
小陈一听又笑了,说嫌什么嫌,比自己住的楼梯洞好多了。就这么说定了。
饭后各回各屋。在院子里张来福看到小陈果然低头弯腰在往砖砌楼梯洞里钻,他生得精瘦,像狼一样很麻溜地一钻就钻进去了。
小白确实是个胖丫头,低头弯腰钻不进去,是撅着屁股慢慢爬进去的,笨拙得像一只憨憨的大熊猫。
张来福不禁要笑出声来,心想这世上的爱情真有意思,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什么样的条件都毫无怨言,这小白要是跟条件好的小伙子谈恋爱,住楼房也不是没有可能,看来缘份这东西太神奇了。
这一夜,张来福和沈喜宝就和小四子三人挤在一床,倒也睡得踏实。
最热闹的却是一个叫“工人文化宫”的所在,小四子径直带他们往那儿去。
工人文化宫大门左侧是一个露天的小商品服装市场,先从这儿逛起。
真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小商品都有,时髦先锋的服装齐备,直看得三人眼花缭乱。
张来福看上几样好东西,可兜里盘缠有限,硬生生地压住了购买欲望。沈喜宝买了一把折扇像唐伯虎一样挥来挥去。
这小子,刚来到扬州就忘乎所以了,好像把自己的处境丢到九霄云外了。
张来福突然发现庄上的黄永安在这个批发市场,竟吓了一跳。
他缘何来投奔庄上的小四子却怕见黄永安呢?因为黄永安的知青老婆许晓娟曾是他的小学班主任,如果被黄永安知道张国平的儿子如今落魄到扬州来打工,回去跟老婆一说,许老师该怎么想?
当年他可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此时此刻,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到高考一再落榜让自己的形象和身份发生坍塌式滑坡的尴尬……
然而黄永安却已经发现他们三个了——生意人真是眼尖——朝这边招手喊道:
“来福!张来福!”
三个人一起走了过去。小四子率先打招呼:
“刘叔,生意很好啊!”
“蛮好!蛮好!”黄永安嘴里应着,眼睛却笑眯眯地打量张来福,“几年不见,长这么高大了,要不是看到小四子跟你在一起,我都不敢认了。”
张来福勉强地笑了笑。
黄永安又指着沈喜宝说:
“你是老通讯员沈国才的儿子,听说你学了木匠是吧?”
“嗯……嗯哪。”沈喜宝不置可否地应承着。
机灵的小四子看出两人不愿“暴露身份”,连忙打岔道:
“他们两人结伴到扬州旅游——这不,我陪他们逛一逛工人文化宫!刘叔,你忙,里面下场录相马上要开始了!”
“好的,好的!来福,有空到我家坐坐,让你许老师招待招待你。”正好摊位前来了两个女孩在拣发箍,黄永安便低头做起了生意。
在进工人文化宫大门时,小四子突然笑起来,说黄永安两年前就悄悄离婚了——是许晓娟老师把他蹬了。
许晓娟原是省扬中老三届毕业生,人长得相当漂亮,她父亲早年在国民政府开过小车,解放后活得谨小慎微,上山下乡运动一开始,就主动响应国家号召,让女儿到农村插队当了知青。
许晓娟以为一辈子不会回城了,就和大队支部书记在农机厂的儿子黄永安恋爱结婚,当然也在公公的安排下进了庄上小学做了民办教师。
想不到以后来了个知青回城,许晓娟把丈夫和两个儿子一起带回扬州,并参加了七九年高考,考进了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留校当了大学教师。
黄永安进城后没有职业,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当全职男保姆,无论从知识层面和社会身份,夫妻俩的差距拉得太大了。
许晓娟和死了老婆的系主任产生了感情,要求离婚,黄永安赖着不肯离,吵吵闹闹一年多,还是离了——大儿子跟爸爸,小儿子跟妈妈。
离婚后的黄永安在老岳父的帮助下在工人文化宫这边的服装小商品市场获得一个摊位,当起了小百货老板。
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做生意脑子却灵活,这地方市口又极好,头一年就成了万元户,头也昂起来了。
但他不好意思告诉别人离婚的事,一直都瞒着,小四子也是听别人悄悄告诉他的。
张来福听了,心里有些黯然。
人活在世上就是争一张脸啊!争脸的方式各有不同,父亲要他考上大学是争脸,他现在来到扬州找机会也是争脸,许晓娟老师和黄永安离婚其实还是争脸,黄永安在这个小商品市场努力把生意做好更是一种争脸。
脸就是尊严,就是人格,就是身份,就是财富和社会贡献,就是行走天下的一张名片——不是有一句很经典的格言“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吗!
三个人进了工人文化宫,里面果然非常好玩:有游乐场、溜冰场、舞厅、电影院和录相厅,还有地下商店和地下酒吧——建在备战备荒年代建成的防空洞里。
到处闲逛了一圈,小四子建议看录相,于是买了三张票进去,是香港武打片,正是张来福喜欢看的类型。
看完录相出来,已是五点多了。三人骑车回去,小四子拢石塔菜场买了鱼肉菜蔬和几样熟食,说今晚正式为张来福和沈喜宝接风,把院里做生意的房客都请过来助兴。
晚饭摆在房东家客堂屋吃,因为人多,必须用大桌子。
想不到沈喜宝会烧菜,几样鱼肉和蔬菜都是他弄的,有模有样地端上了桌子。
强家另外三家房客分别是来自东台的马石根夫妇,来自安徽天长的沈有华夫妇来自泰州的小陈和他新交的女朋友小白。
房东老强也请上了桌子。男的喝白酒,女的喝桔汁。同为租客自来亲,同桌吃喝更亲热。
席间小四子简单了介绍了张来福和沈喜宝的情况,说两人今年高中毕业,不想呆在家里干农活,到扬州来自谋生路,请大家一起帮着想想主意,看干什么好。
房东老强倒先开口了,说我看哪儿都不必去,就跟你们学刻章或者卖小百货好了。
原来来自泰州的小陈也是刻章的,来自东台的马石根是摆摊卖小百货的;只有来自安徽宿州的沈有华是个修鞋匠,老婆徐琴擦皮鞋。
小四子征求两人意见,沈喜宝马上说学刻章。
“我原来就是学木匠手艺的,刻章也是做手艺,比较适合我!”其实今天上午在南门街看小四子刻章收钱他已经动了这个心思,这时正好顺水推舟。
小陈笑道:“你就跟小四子学刻章吧,你俩又是老乡。
刻章不要什么本钱,你瞧我,凭一把刻章刀,照样骗了个胖丫头!”说着拍了拍坐在身边的小白。
小白正在专心啃鹅腿,听小陈拿她开玩笑,用油手在他头上打了一下,把大家都逗乐了。
张来福却没有立即表态。他不想刻章,因为他发现小四子刻章没有什么手续,他知道刻章不同于一般行业,不但需要营业执照,而且还要特种行业许可证,否则很容易惹上麻烦;而卖小百货是要进货的,自己身上只带了从母亲那来诳来了六七十块盘缠钱。
他和沈喜宝最初的设计思路是找工厂打工,等有了些积蓄再创业。
但他还是惴惴地问:
“做小百货要多少本钱?”
马石根认真地回答他:
“开始进货不需要进很多,四五百块钱就够了。只是要买辆三轮车和一张摆摊用的钢丝床,这两样没七百块钱打不住。”
张来福便老老实实地说:
“我没有这么多本钱,我想暂时到哪个工厂先打工,等攒些钱来再来做生意。”
老强说这也行。他有个朋友在宝塔湾那边的扬州农药厂做车间主任,厂里一年到头都用临时工的,如果愿意去,他可以帮忙。
“临时工没得轻巧事做,你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干几天就不干,叫我不好交代。”
张来福说行。“强叔,你放心,我不怕苦的。”
“不怕苦最好。那边临时工工资还不低,到年底你做生意的本钱就够了。”
又谈了租房子的事。
老强说张来福如果去农药厂上班,就暂时不要租房子了,厂里有临时工宿舍。
小四子对沈喜宝说:“要不,你跟我合住?我反正一个人。”
不知为什么,这样的好事沈喜宝却忙不迭推拒:“不不,我自己租房!”
老强说如不嫌弃,他可以把院角放煤球和劈柴的小屋收拾出来,家里刚刚买了煤气灶,以后不准备烧炭了。
小陈一听又笑了,说嫌什么嫌,比自己住的楼梯洞好多了。就这么说定了。
饭后各回各屋。在院子里张来福看到小陈果然低头弯腰在往砖砌楼梯洞里钻,他生得精瘦,像狼一样很麻溜地一钻就钻进去了。
小白确实是个胖丫头,低头弯腰钻不进去,是撅着屁股慢慢爬进去的,笨拙得像一只憨憨的大熊猫。
张来福不禁要笑出声来,心想这世上的爱情真有意思,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什么样的条件都毫无怨言,这小白要是跟条件好的小伙子谈恋爱,住楼房也不是没有可能,看来缘份这东西太神奇了。
这一夜,张来福和沈喜宝就和小四子三人挤在一床,倒也睡得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