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11章 自绝于世
初春,气候温和,王安邦拿着协议书来找李天印,要他兑现当初的承诺。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李天印不慌不忙,说:“不急,我们哥俩先好好喝一杯,算是我替我们家清林向你赔不是。”
王安邦摸了下花白的胡子,说:“不至于,人都有老的时候,我年龄大了,现在是能者上、庸着下,凭我们俩家的关系,谁当这个村长不都是一样?”
“那是,那是。”李天印附和他。
王菊香炒了两个菜,拌了些凉菜,温了一壶老酒。
“菊香,我和安邦有些私房话要说,你带怀玉出去。”
王菊香奇的看了看自己男人,说:“好吧,有什么话还要背着我?”
“老娘们懂什么呀?男人说话,女人不要在跟前掺合。”
“好吧,你们随便喝,怀玉,走。”王菊香叫了一声儿子,娘们俩出去了。
李天印将王菊香支走,是有他的打算。
酒过三巡,王安邦先开了口。
“老哥,论年龄你比我大好几岁,我们都是黄土埋了半截脖子的人了,孩子们不小了,是不是也该把事情摆到桌面上来说了。”
“不急,咱老哥俩今天先喝他个不醉不休。”李天印给他把酒满上,说:“岁月不饶人啊,我们都老了,前几天,我接到子文这小子的信,安邦,你和老哥说实话,当年是不是干了不少缺德事?”
王安邦的脸一阵红一阵白,遮掩的说:“胡说,我可一直是老实本分的人。”
李天印拿出顾子文的信给他看,说:“你没说实话,你看看这些孩子们,有好几个都过的很不好,安邦,老哥都替你愧的慌。”
王安邦拿起信看了一遍,信中提到好几位被他伤害过的女青年,有两个因婚姻不幸而自杀。
王安邦一时无地自容,拿着信的手抖个不停。
“兄弟,人在做,天在看,这些孩子和我们的儿女差不多大,你咋能做出这事来?”
王安邦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从口袋中掏出那份协议书,“吱流”一声撕地粉碎,站起身来,默不作声出了李天印家院门。
“安邦,安邦,你咋的了?酒还没喝好。”李天印看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撵了几步,叫了两声,见他脚下生风一般走的极快,心里便有几分发毛。
“天印,他这是怎么了?这么快就走了?”王菊香看他脸色不对劲问道。
“一边去,我这心里烦着哩。”李天印没来由的吼了一声,指了指散落在地上的纸屑说,“你看到没有,协议都被他撕碎了,这老汉恐怕是有想法了。”
王菊香看他生气了,说:“冲我发什么火,你以为撕了就完了?肯定没完。”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在村前的河里发现了王安邦的尸体,他身上绑了一块大石头。
王安邦用极端的方式替自己的人生划了一个句号。
一时间,村里有关王安邦的死因传的沸沸扬扬。
王菊香明白了李天印发火的原因,问他那天到底和王安邦说了些啥,一壶老酒就能让他自绝于世?
“酒是催命酒,老婆,我们虽大字不识几个,也知道与人为善的道理,天地有轮回,人生有因果。王队长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说明他的灵魂觉醒了。”
他从口袋中掏出被王安邦撕毁了的协议书,说:“等他下葬的时候,将这个扔在纸钱中烧了,让他把这桩心事了了。”
李清林开始扩大种植面积,除了在自家地里种药材外,他又将村后面的一百多亩荒山承包了,决心要打造栗园庄村板栗种植基地。
王安邦自杀,李天印两口子总算不用再为协议的事发愁。
一家有女百家求,上门给李怡华提亲的人越来越多。
王安邦的死,让李天印一度精神不安,渐渐动摇了一定要让李怡华上大学的决心。
王菊香看李天印供女儿上学的决心一步步动摇,坚决不答应。
她责备李天印:“最难的时候都过去了,还在乎这几年苦日子?咱华华不是普通孩子,我们得给她鼓劲。”
李怡华也感到父亲情绪上的变化。哥哥们各有了各的家庭,自己都顾不过来,更没精力顾他们。
李怡华考上了县蟒山中学,蟒山中学在怀山县县城边,是教学质量比较好的一所完全中学,设有中学和高中。能到那学校上学的都是各村成绩拔尖的学生,前提是必须住校。
拿到通知书当天,李天印点了一锅旱烟出了屋。年纪大了,他偶尔会在心烦的时候也吸两口,反正是自家种的不用花钱。
李怡华忽闪着好看的眼睛问王菊香:“妈,我爸是不是不想让我上高中?”
“不是,华华,他是高兴,钱不是问题,只要我娃能上,不要说上高中,就是将来上博士我们照样供你。”
王菊香心中一阵酸楚。上了年纪,确实没有精力抚养孩子。怀玉四岁了,虽说很听话,可还是要费不少力气的。
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怀玉也要上小学了。三个孩子各自是不同的学校,哪一个都要花钱的。
“妈,你们放心,上了高中,我可以画画挣钱,还以利用周末打工,凭一技之长供我上学。”李怡华安慰她。
“都是我们没用,要是你生在有钱人家该有多好。”王菊香愧疚的说。
“妈,你咋这样说,英雄不问出处,我不相信,农民的孩子就得当农民?五哥不是都考上大学了?我知道你们年纪大了,没有来路钱,困难都是能克服的。”
为了挣学费,李怡华找到村医王医生,请他带自己上山采药材。老人坚决不同意,说山大沟深,好多药都长在悬崖上,根本不是女孩子干的事。
“爷爷,现在我也只能跟你学采药了,到时候的卖了钱上高中。我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兄妹多,父母年纪大了,啥苦我都能吃。”
王老生拗不过她,只好答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李怡华虽然从小日子过的清苦,但也是在家人的宠溺中长大的。山路崎岖,又是夏天,钻在树林中闷热的要命。看到年逾七十的老人都能受得了,她很快就适应了上山采药,在采药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奇花异草。凭着记忆,她将它们画了下。
剧烈的爬山运动严重透支了李怡华的体力,每天回到家就腰酸背疼,常常在睡梦中大呼小叫。
王菊香心疼不已,和李天印商量要向儿子们求助。
“不行,孩子们各有各的难处,我们不能给他们添乱。”李天印呵斥她。
“他爸,你难道忍心让孩子受这样的苦?再说了,妹妹上学,哥哥们帮忙也是人之常情。”王菊香说。
“孩子们各自都有了孩子,我们怎么能给他们添乱?明天不要让华华再上山,学费我来想办法?”
“啥办法?”王菊香不放心的问道。
这天,李天印一个人来到知青院门口,院子只是偶然开大会的时候才打开。透过院门看,里面的荒草长的一人多高。回想着知青院当年的辉煌,李天印就感慨不已。
如今,那些城里的娃娃们都回城了,只留下董盈盈。
李天印对这个儿媳妇的感情是特殊的,在那种情况下,她能放弃回城的机会给他当儿媳妇,让他在十里八村挣足了面子。他不能知道她内心是怎么想的,后悔不后悔?她生了个女儿,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结了扎。分田到户,国家提倡植树造林,她力主李清林承包荒山,走种植开发一体化道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没有返城的人在全国只有个例。
她一向风风火火,说风就是雨。
凭这一点,李天印在董盈盈面前总有一种亏欠。他预感到这个儿媳妇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她心中有股火在燃烧,或许哪一天她就会破茧成蝶。
他不想给他们添堵,是不想影响他干事创业的心劲。他更不愿意女儿放弃学业,虽说思想一直摇摆不定,但还是不忍心。
知青院已经破旧不堪,只有那棵老的掉渣的柿子树没脸没皮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枝繁叶茂。李天印感觉自己象极了它。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李天印不慌不忙,说:“不急,我们哥俩先好好喝一杯,算是我替我们家清林向你赔不是。”
王安邦摸了下花白的胡子,说:“不至于,人都有老的时候,我年龄大了,现在是能者上、庸着下,凭我们俩家的关系,谁当这个村长不都是一样?”
“那是,那是。”李天印附和他。
王菊香炒了两个菜,拌了些凉菜,温了一壶老酒。
“菊香,我和安邦有些私房话要说,你带怀玉出去。”
王菊香奇的看了看自己男人,说:“好吧,有什么话还要背着我?”
“老娘们懂什么呀?男人说话,女人不要在跟前掺合。”
“好吧,你们随便喝,怀玉,走。”王菊香叫了一声儿子,娘们俩出去了。
李天印将王菊香支走,是有他的打算。
酒过三巡,王安邦先开了口。
“老哥,论年龄你比我大好几岁,我们都是黄土埋了半截脖子的人了,孩子们不小了,是不是也该把事情摆到桌面上来说了。”
“不急,咱老哥俩今天先喝他个不醉不休。”李天印给他把酒满上,说:“岁月不饶人啊,我们都老了,前几天,我接到子文这小子的信,安邦,你和老哥说实话,当年是不是干了不少缺德事?”
王安邦的脸一阵红一阵白,遮掩的说:“胡说,我可一直是老实本分的人。”
李天印拿出顾子文的信给他看,说:“你没说实话,你看看这些孩子们,有好几个都过的很不好,安邦,老哥都替你愧的慌。”
王安邦拿起信看了一遍,信中提到好几位被他伤害过的女青年,有两个因婚姻不幸而自杀。
王安邦一时无地自容,拿着信的手抖个不停。
“兄弟,人在做,天在看,这些孩子和我们的儿女差不多大,你咋能做出这事来?”
王安邦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从口袋中掏出那份协议书,“吱流”一声撕地粉碎,站起身来,默不作声出了李天印家院门。
“安邦,安邦,你咋的了?酒还没喝好。”李天印看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撵了几步,叫了两声,见他脚下生风一般走的极快,心里便有几分发毛。
“天印,他这是怎么了?这么快就走了?”王菊香看他脸色不对劲问道。
“一边去,我这心里烦着哩。”李天印没来由的吼了一声,指了指散落在地上的纸屑说,“你看到没有,协议都被他撕碎了,这老汉恐怕是有想法了。”
王菊香看他生气了,说:“冲我发什么火,你以为撕了就完了?肯定没完。”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在村前的河里发现了王安邦的尸体,他身上绑了一块大石头。
王安邦用极端的方式替自己的人生划了一个句号。
一时间,村里有关王安邦的死因传的沸沸扬扬。
王菊香明白了李天印发火的原因,问他那天到底和王安邦说了些啥,一壶老酒就能让他自绝于世?
“酒是催命酒,老婆,我们虽大字不识几个,也知道与人为善的道理,天地有轮回,人生有因果。王队长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说明他的灵魂觉醒了。”
他从口袋中掏出被王安邦撕毁了的协议书,说:“等他下葬的时候,将这个扔在纸钱中烧了,让他把这桩心事了了。”
李清林开始扩大种植面积,除了在自家地里种药材外,他又将村后面的一百多亩荒山承包了,决心要打造栗园庄村板栗种植基地。
王安邦自杀,李天印两口子总算不用再为协议的事发愁。
一家有女百家求,上门给李怡华提亲的人越来越多。
王安邦的死,让李天印一度精神不安,渐渐动摇了一定要让李怡华上大学的决心。
王菊香看李天印供女儿上学的决心一步步动摇,坚决不答应。
她责备李天印:“最难的时候都过去了,还在乎这几年苦日子?咱华华不是普通孩子,我们得给她鼓劲。”
李怡华也感到父亲情绪上的变化。哥哥们各有了各的家庭,自己都顾不过来,更没精力顾他们。
李怡华考上了县蟒山中学,蟒山中学在怀山县县城边,是教学质量比较好的一所完全中学,设有中学和高中。能到那学校上学的都是各村成绩拔尖的学生,前提是必须住校。
拿到通知书当天,李天印点了一锅旱烟出了屋。年纪大了,他偶尔会在心烦的时候也吸两口,反正是自家种的不用花钱。
李怡华忽闪着好看的眼睛问王菊香:“妈,我爸是不是不想让我上高中?”
“不是,华华,他是高兴,钱不是问题,只要我娃能上,不要说上高中,就是将来上博士我们照样供你。”
王菊香心中一阵酸楚。上了年纪,确实没有精力抚养孩子。怀玉四岁了,虽说很听话,可还是要费不少力气的。
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怀玉也要上小学了。三个孩子各自是不同的学校,哪一个都要花钱的。
“妈,你们放心,上了高中,我可以画画挣钱,还以利用周末打工,凭一技之长供我上学。”李怡华安慰她。
“都是我们没用,要是你生在有钱人家该有多好。”王菊香愧疚的说。
“妈,你咋这样说,英雄不问出处,我不相信,农民的孩子就得当农民?五哥不是都考上大学了?我知道你们年纪大了,没有来路钱,困难都是能克服的。”
为了挣学费,李怡华找到村医王医生,请他带自己上山采药材。老人坚决不同意,说山大沟深,好多药都长在悬崖上,根本不是女孩子干的事。
“爷爷,现在我也只能跟你学采药了,到时候的卖了钱上高中。我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兄妹多,父母年纪大了,啥苦我都能吃。”
王老生拗不过她,只好答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李怡华虽然从小日子过的清苦,但也是在家人的宠溺中长大的。山路崎岖,又是夏天,钻在树林中闷热的要命。看到年逾七十的老人都能受得了,她很快就适应了上山采药,在采药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奇花异草。凭着记忆,她将它们画了下。
剧烈的爬山运动严重透支了李怡华的体力,每天回到家就腰酸背疼,常常在睡梦中大呼小叫。
王菊香心疼不已,和李天印商量要向儿子们求助。
“不行,孩子们各有各的难处,我们不能给他们添乱。”李天印呵斥她。
“他爸,你难道忍心让孩子受这样的苦?再说了,妹妹上学,哥哥们帮忙也是人之常情。”王菊香说。
“孩子们各自都有了孩子,我们怎么能给他们添乱?明天不要让华华再上山,学费我来想办法?”
“啥办法?”王菊香不放心的问道。
这天,李天印一个人来到知青院门口,院子只是偶然开大会的时候才打开。透过院门看,里面的荒草长的一人多高。回想着知青院当年的辉煌,李天印就感慨不已。
如今,那些城里的娃娃们都回城了,只留下董盈盈。
李天印对这个儿媳妇的感情是特殊的,在那种情况下,她能放弃回城的机会给他当儿媳妇,让他在十里八村挣足了面子。他不能知道她内心是怎么想的,后悔不后悔?她生了个女儿,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结了扎。分田到户,国家提倡植树造林,她力主李清林承包荒山,走种植开发一体化道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没有返城的人在全国只有个例。
她一向风风火火,说风就是雨。
凭这一点,李天印在董盈盈面前总有一种亏欠。他预感到这个儿媳妇不是个简单的女人,她心中有股火在燃烧,或许哪一天她就会破茧成蝶。
他不想给他们添堵,是不想影响他干事创业的心劲。他更不愿意女儿放弃学业,虽说思想一直摇摆不定,但还是不忍心。
知青院已经破旧不堪,只有那棵老的掉渣的柿子树没脸没皮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枝繁叶茂。李天印感觉自己象极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