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13章 情深意重
搬进知青院原来住过的房子,王菊香忙着收拾屋子,怀玉在院子里玩,李天印下地去了。
“妈,你搬家也不告诉我一声,我也来帮帮忙?”张亚妮是个聪明人,她知道,李家的家是王菊香在当,别看公公好象很威严,实际上他事事都听老婆的。
王菊香停住手中的活,拉了张亚妮坐下闲话。
“亚妮,卖房子的事妈没和你们商量,是我们做老人的不对。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的,你们不要多心,你爸担心你们不同意。”
在栗树乡,王菊香是出了名的女能人,李天印寡言少语落了下风。
“妈,是我们不好,要是我们有本事的话,你们也不用为了供弟妹读书卖房子了。清华本来要一起来看你,家中有事走不开,就让我来了。”张亚妮替男人打掩护。
王菊香知道她在说谎,也不拆穿,自己种的瓜结的啥蔓蔓自己知道,五个儿子中,老大和老四一样的死懒怕动弹又自私自利。
“亚妮,清华毛病多,你多让着他。清林现在是村长,我和他交代了,兄弟五个,只有你们俩在村里,他得把你们照顾好。只要他发了家,绝对不能不管你们。”
张亚妮没想到婆婆这样贴心,说:“妈,谢谢你,我知道怎么做。”
看到李怀玉,王菊香又叮咛她:“亚妮,怀玉的事你一定得给妈保密了,这件事不能让清华和清朋知道,记住了。”
张亚娓妮笑笑,说:“妈,其实那天你和清霞在屋里吵架我都听见了,妈,你放心,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你是在做善事,我相信,一定会得好报的。”
“好,有你这句话就好。”王菊香说着叹了一声,为他怀玉这个孩子,她付出的够多。
学校实行大礼拜,两星期休一次,一次三天。
从学校到家距离七十多里地,坐车得花七角钱。
在学校呆了两星期后,李怡华第一次回家。这是她与父母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她迫不及待的回到家中,推开家门叫了一声“妈”,却看到从里屋出来一个四十岁左右不认识的女人。
“阿姨,我妈呢?”李怡华吃惊的问。
“你是菊香小女儿吧?他们搬出去住了,房子卖给我们了。”
“真的?那他们住哪儿?”李怡华大吃一惊,立即失声痛哭,她终于明白爸爸那二百元钱的来历了。
董盈盈听到哭声跑进来,接过李怡华手上的书包,哄她:“傻姑娘,哭什么?他们在知青院,吃了饭我带你过去。”
“不,我不吃,我不想住在知青院。”李怡华蹲下身子,抱头痛哭。
她走了七十多里路回家,急切的想要见到妈妈,可是家却成了别人的了。要不是自己要上高中,父母是不会卖房的。
董盈盈从未见过她发脾气,看她哭地上气不接下气,心中酸楚,拦腰抱了她,劝她:“这只是暂时的,嫂子发誓,我们的板栗卖到第笔钱,就拿来给父母盖新房。”
李怡华根本不理她,从书包掏出父亲给的那二百元钱,递给中年女人,说:“阿姨,这钱你拿着,我去找我爸把钱还给你们,我不上学了,你们把房子还我们。”
中年女人尴尬地将钱递给董盈盈,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拧?那有卖了房子再收回的?妹子,你好好哄哄她,不敢把孩子气坏了。”
李清林见董盈盈没把妹妹拉回去家,知道事情棘手。这个小妹从小被宠坏了,更何况父母卖房子是为供她上学,她又是个特别孝顺的人,心里自然过不了这个坎。
李清林跑进屋,一把拉了她的手说:“到家里说,不要影响人家生活。”
看到二哥,李怡华满肚子的委屈一下子全暴发出来了,哭的更撕心裂肺。
“好了,都这么大的人了,这不懂事?”李清林见说不下她,拎了她的胳膊就往外拉。
“哎呀,哥,我脚疼。”李怡华叫一声,指了指自己的脚。
“你的脚怎么了?”董盈盈将她抱怀里,脱下她脚上的鞋子,鞋底两个圆圆的洞,再看脚心,血淋淋的。
“你的脚怎么成这样了?不是有汽车吗?”李清林心疼地眼泪都出来了。
“哥,坐车得花七毛钱,我是走回来的,可是房子却没了。呜……”李怡华委屈地又哭了起来。
“你疯了,七十里路?是个大人都走不了,你还让我们活不活了?”李清林低吼一声。
此时的李清林,心中满是愧疚和不安。作为哥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身到事业中了,却忽略了对父母和妹妹的关心。创业的路是艰难的,特别是对一个农民来讲,资金、人脉等等都是问题,为了购置树苗,他已经背上了一屁股债务。
“都怪我和你哥平时关心你们太少,嫂子向你保证,以后你的生活费由我们承担。”董盈盈看着李清林满脸的泪水,心中不是滋味。
李清林将她抱回自己屋,让董盈盈拿热水替她洗了脚,再抹了药水。
“看到了吧,这就是贫穷,清林,贫穷是可怕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干。”董盈盈现身说法。
“我当然知道,可是你也看到了,要干成事有多难?贷款都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李清林感叹着说。
“笨蛋,贷款是生意人人人都要经历的,这叫做借钱生钱知道吧,你没必要为这个担心。看看咱小妹,我敢说她将来的成就一定比你大。就凭她这种精神,我们都不及她。”
李怡华止住哭声,不高兴的说:“嫂子,人家都这样了,你还要说我?”
“我不这样说你,你还会哭的。小妹,等会爸妈来了,你要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不,我不能拖累你们。”李怡华又委屈又伤心。
“哎呀,这是哭什么呢?家中又没人去世。”李清华得到消息赶过来,来了一句。
“哥,你这说的是人话?”李清林怒目圆睁,对大哥,他是很失望的,作为长子,他总是埋怨父母对他的关照少。
“华华,让哥说干脆别上了,为了上学,父母都没地方住了,你长没长心啊?”李清华嘴巴不服软。
李怡华哭闹的消息很快传到李天印夫妻耳中,老两口一路小跑赶了过来。
“妈。”李怡华一头扑进王菊香怀里,母女二人抱头痛哭。
“好了,你们就别难受了,都是我没本事,你们放心,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将来等我的栗园挣了钱,我会给全家建幢别墅住。”李清林信誓旦旦,狠狠地瞪了一眼李清华。
“没事了,妈,我想明白了,卖了就卖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我工作了,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在县城买套房子。”李怡华见到父母,立即像变了个人似的,笑着安慰父母。
“刚刚还哭天抹泪的,变的好快啊。”李清华叹了声,出去了。
重返知青院,李怡华一个人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想了好久。这座院子,是她小时候住过的,承载了儿时的欢声笑语,也记下了嫂子董盈盈和刘梦影他们的青春。
就是这个院子,姐姐离开后再没回来。
李怡华看了看知青院三个字,心里是别样的滋味。
或许这就是自己的宿命吧。
董盈盈舍下城市扎根农村。每日夫妻出入成双,过着耕织忙碌的日子,却也是有滋有味。
李清林栗树园中的栗树一天天长高,他们象对待儿女一样照料他们。
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它们身上,父母的房子,还有女儿将来美好的生活。
经历了父亲卖房这件事,李怡华一夜之间长大了。她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要改变贫穷的面貌,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努力,才能改变。
李怡华学习更努力了,为了节省时间和钱,她不休礼拜,一学期回家一次。
李天印看到女儿学习更加努力,喜忧参半。
暑假的一天,李天印的堂妹来看他,看到埋头苦学的李怡华,对李天印说:“哥,女孩子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我认识一个企业家,正在给儿子物色对象,我看华华就挺合适。这要是嫁过去不缺吃不缺喝的,你们不也跟着享福?还用住在这破烂的房子?”
堂妹说着将她男孩的照片给他们看。
小伙子很帅气,一米八的个子,也是个高中毕业。
李天印有些眼热,问王菊香:“老婆,你看呢?”
王菊香冷笑道:“天印,你还是不死心是不是?咱这老姑娘你不是不了解,她一门心思要考大学,你要是再动歪心思,别怪我老婆子和你急眼。”
“嫂子,不是我拉华华后腿,这年头,正经能考上大学的有几个?女孩子脑子笨,到时候考不上,白花钱事小,把年龄晃大了找不到好婆家就得不偿失了。过了这村没这店,华华是我侄女,要是别人我不会费这份闲心。”
堂妹说的有道理,李天印有些心动,问王菊香:“要不,和孩子商量商量?”
王菊香知道他对女儿考大学没信心,把脸一板说:“我不去,要去你去,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孩子考大学是大事,那有你这样的,一会功夫就打退堂鼓了,咱孩子和别的娃娃不一样,她是个有志气的人,谁要是想阻止她考大学,不要说她不同意,就是她同意,我都不乐意。”
“瞧你说的,我不就这么一说吗?妹子,这事以后还是不要提了。”李天印见王菊香发了脾气,只好作罢。
“哥,嫂,上大学不也是为了将来能过好日子,我是为华华考虑。”李天印的堂妹还是不死心。
“姑,你们在说啥呢?”李怡华从屋里出来,看他们突然禁声,笑着问。
“华华,姑姑有事和你商量。”堂妹话没说完,王菊香笑着说:“她姑,你不是说要青菜吗?我们这就去地里。”不容分说,拉她出了门。
姑姑的话李怡华隐约听出明白了。自打上初中以来,介绍对象的把家里的门坎都要踏破了。在农村,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大家就张罗着说媒了,她不明白,农村的女孩子难道只有嫁人的份?连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没有?
老天爷似乎也在和她开玩笑。
按常规,高中学生上到高二,学校就要分文理科。李怡华要想学画画,唯一的选择只能上文科,参加当年的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因为初中教材不一样,她初中没接触过英语,高中英语对她而言完全是新课,她只好在英语上狠下功夫,好不容易英语有了起色,学校却突然宣布,因为选报文科学生太少,师资力量有限,这个年度高二不分文理班,所有的学生只能选择报考理科。
不分文科班,意味着所有高二学生都是理科生,选择理科就没办法报美术学院,这不是要毁她的前程?
李怡华没有将学校的烦心事告诉父母和哥哥,她知道即使告诉也没啥意义,他们帮不了她,反而会替她担心。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姑姑竟然要为自己说媒,李怡华看的出来,爸爸是赞成的。还有大哥清华,虽说是已经分家另过,却不支持她上高中考大学,说那不过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因为房子的事,她感到对父母亏欠太多,不由地心烦气燥。
“妈,你搬家也不告诉我一声,我也来帮帮忙?”张亚妮是个聪明人,她知道,李家的家是王菊香在当,别看公公好象很威严,实际上他事事都听老婆的。
王菊香停住手中的活,拉了张亚妮坐下闲话。
“亚妮,卖房子的事妈没和你们商量,是我们做老人的不对。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的,你们不要多心,你爸担心你们不同意。”
在栗树乡,王菊香是出了名的女能人,李天印寡言少语落了下风。
“妈,是我们不好,要是我们有本事的话,你们也不用为了供弟妹读书卖房子了。清华本来要一起来看你,家中有事走不开,就让我来了。”张亚妮替男人打掩护。
王菊香知道她在说谎,也不拆穿,自己种的瓜结的啥蔓蔓自己知道,五个儿子中,老大和老四一样的死懒怕动弹又自私自利。
“亚妮,清华毛病多,你多让着他。清林现在是村长,我和他交代了,兄弟五个,只有你们俩在村里,他得把你们照顾好。只要他发了家,绝对不能不管你们。”
张亚妮没想到婆婆这样贴心,说:“妈,谢谢你,我知道怎么做。”
看到李怀玉,王菊香又叮咛她:“亚妮,怀玉的事你一定得给妈保密了,这件事不能让清华和清朋知道,记住了。”
张亚娓妮笑笑,说:“妈,其实那天你和清霞在屋里吵架我都听见了,妈,你放心,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你是在做善事,我相信,一定会得好报的。”
“好,有你这句话就好。”王菊香说着叹了一声,为他怀玉这个孩子,她付出的够多。
学校实行大礼拜,两星期休一次,一次三天。
从学校到家距离七十多里地,坐车得花七角钱。
在学校呆了两星期后,李怡华第一次回家。这是她与父母分别时间最长的一次,她迫不及待的回到家中,推开家门叫了一声“妈”,却看到从里屋出来一个四十岁左右不认识的女人。
“阿姨,我妈呢?”李怡华吃惊的问。
“你是菊香小女儿吧?他们搬出去住了,房子卖给我们了。”
“真的?那他们住哪儿?”李怡华大吃一惊,立即失声痛哭,她终于明白爸爸那二百元钱的来历了。
董盈盈听到哭声跑进来,接过李怡华手上的书包,哄她:“傻姑娘,哭什么?他们在知青院,吃了饭我带你过去。”
“不,我不吃,我不想住在知青院。”李怡华蹲下身子,抱头痛哭。
她走了七十多里路回家,急切的想要见到妈妈,可是家却成了别人的了。要不是自己要上高中,父母是不会卖房的。
董盈盈从未见过她发脾气,看她哭地上气不接下气,心中酸楚,拦腰抱了她,劝她:“这只是暂时的,嫂子发誓,我们的板栗卖到第笔钱,就拿来给父母盖新房。”
李怡华根本不理她,从书包掏出父亲给的那二百元钱,递给中年女人,说:“阿姨,这钱你拿着,我去找我爸把钱还给你们,我不上学了,你们把房子还我们。”
中年女人尴尬地将钱递给董盈盈,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拧?那有卖了房子再收回的?妹子,你好好哄哄她,不敢把孩子气坏了。”
李清林见董盈盈没把妹妹拉回去家,知道事情棘手。这个小妹从小被宠坏了,更何况父母卖房子是为供她上学,她又是个特别孝顺的人,心里自然过不了这个坎。
李清林跑进屋,一把拉了她的手说:“到家里说,不要影响人家生活。”
看到二哥,李怡华满肚子的委屈一下子全暴发出来了,哭的更撕心裂肺。
“好了,都这么大的人了,这不懂事?”李清林见说不下她,拎了她的胳膊就往外拉。
“哎呀,哥,我脚疼。”李怡华叫一声,指了指自己的脚。
“你的脚怎么了?”董盈盈将她抱怀里,脱下她脚上的鞋子,鞋底两个圆圆的洞,再看脚心,血淋淋的。
“你的脚怎么成这样了?不是有汽车吗?”李清林心疼地眼泪都出来了。
“哥,坐车得花七毛钱,我是走回来的,可是房子却没了。呜……”李怡华委屈地又哭了起来。
“你疯了,七十里路?是个大人都走不了,你还让我们活不活了?”李清林低吼一声。
此时的李清林,心中满是愧疚和不安。作为哥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身到事业中了,却忽略了对父母和妹妹的关心。创业的路是艰难的,特别是对一个农民来讲,资金、人脉等等都是问题,为了购置树苗,他已经背上了一屁股债务。
“都怪我和你哥平时关心你们太少,嫂子向你保证,以后你的生活费由我们承担。”董盈盈看着李清林满脸的泪水,心中不是滋味。
李清林将她抱回自己屋,让董盈盈拿热水替她洗了脚,再抹了药水。
“看到了吧,这就是贫穷,清林,贫穷是可怕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干。”董盈盈现身说法。
“我当然知道,可是你也看到了,要干成事有多难?贷款都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李清林感叹着说。
“笨蛋,贷款是生意人人人都要经历的,这叫做借钱生钱知道吧,你没必要为这个担心。看看咱小妹,我敢说她将来的成就一定比你大。就凭她这种精神,我们都不及她。”
李怡华止住哭声,不高兴的说:“嫂子,人家都这样了,你还要说我?”
“我不这样说你,你还会哭的。小妹,等会爸妈来了,你要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不,我不能拖累你们。”李怡华又委屈又伤心。
“哎呀,这是哭什么呢?家中又没人去世。”李清华得到消息赶过来,来了一句。
“哥,你这说的是人话?”李清林怒目圆睁,对大哥,他是很失望的,作为长子,他总是埋怨父母对他的关照少。
“华华,让哥说干脆别上了,为了上学,父母都没地方住了,你长没长心啊?”李清华嘴巴不服软。
李怡华哭闹的消息很快传到李天印夫妻耳中,老两口一路小跑赶了过来。
“妈。”李怡华一头扑进王菊香怀里,母女二人抱头痛哭。
“好了,你们就别难受了,都是我没本事,你们放心,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将来等我的栗园挣了钱,我会给全家建幢别墅住。”李清林信誓旦旦,狠狠地瞪了一眼李清华。
“没事了,妈,我想明白了,卖了就卖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我工作了,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在县城买套房子。”李怡华见到父母,立即像变了个人似的,笑着安慰父母。
“刚刚还哭天抹泪的,变的好快啊。”李清华叹了声,出去了。
重返知青院,李怡华一个人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想了好久。这座院子,是她小时候住过的,承载了儿时的欢声笑语,也记下了嫂子董盈盈和刘梦影他们的青春。
就是这个院子,姐姐离开后再没回来。
李怡华看了看知青院三个字,心里是别样的滋味。
或许这就是自己的宿命吧。
董盈盈舍下城市扎根农村。每日夫妻出入成双,过着耕织忙碌的日子,却也是有滋有味。
李清林栗树园中的栗树一天天长高,他们象对待儿女一样照料他们。
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它们身上,父母的房子,还有女儿将来美好的生活。
经历了父亲卖房这件事,李怡华一夜之间长大了。她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要改变贫穷的面貌,知识改变命运,只有努力,才能改变。
李怡华学习更努力了,为了节省时间和钱,她不休礼拜,一学期回家一次。
李天印看到女儿学习更加努力,喜忧参半。
暑假的一天,李天印的堂妹来看他,看到埋头苦学的李怡华,对李天印说:“哥,女孩子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我认识一个企业家,正在给儿子物色对象,我看华华就挺合适。这要是嫁过去不缺吃不缺喝的,你们不也跟着享福?还用住在这破烂的房子?”
堂妹说着将她男孩的照片给他们看。
小伙子很帅气,一米八的个子,也是个高中毕业。
李天印有些眼热,问王菊香:“老婆,你看呢?”
王菊香冷笑道:“天印,你还是不死心是不是?咱这老姑娘你不是不了解,她一门心思要考大学,你要是再动歪心思,别怪我老婆子和你急眼。”
“嫂子,不是我拉华华后腿,这年头,正经能考上大学的有几个?女孩子脑子笨,到时候考不上,白花钱事小,把年龄晃大了找不到好婆家就得不偿失了。过了这村没这店,华华是我侄女,要是别人我不会费这份闲心。”
堂妹说的有道理,李天印有些心动,问王菊香:“要不,和孩子商量商量?”
王菊香知道他对女儿考大学没信心,把脸一板说:“我不去,要去你去,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孩子考大学是大事,那有你这样的,一会功夫就打退堂鼓了,咱孩子和别的娃娃不一样,她是个有志气的人,谁要是想阻止她考大学,不要说她不同意,就是她同意,我都不乐意。”
“瞧你说的,我不就这么一说吗?妹子,这事以后还是不要提了。”李天印见王菊香发了脾气,只好作罢。
“哥,嫂,上大学不也是为了将来能过好日子,我是为华华考虑。”李天印的堂妹还是不死心。
“姑,你们在说啥呢?”李怡华从屋里出来,看他们突然禁声,笑着问。
“华华,姑姑有事和你商量。”堂妹话没说完,王菊香笑着说:“她姑,你不是说要青菜吗?我们这就去地里。”不容分说,拉她出了门。
姑姑的话李怡华隐约听出明白了。自打上初中以来,介绍对象的把家里的门坎都要踏破了。在农村,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大家就张罗着说媒了,她不明白,农村的女孩子难道只有嫁人的份?连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没有?
老天爷似乎也在和她开玩笑。
按常规,高中学生上到高二,学校就要分文理科。李怡华要想学画画,唯一的选择只能上文科,参加当年的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因为初中教材不一样,她初中没接触过英语,高中英语对她而言完全是新课,她只好在英语上狠下功夫,好不容易英语有了起色,学校却突然宣布,因为选报文科学生太少,师资力量有限,这个年度高二不分文理班,所有的学生只能选择报考理科。
不分文科班,意味着所有高二学生都是理科生,选择理科就没办法报美术学院,这不是要毁她的前程?
李怡华没有将学校的烦心事告诉父母和哥哥,她知道即使告诉也没啥意义,他们帮不了她,反而会替她担心。没想到,在这节骨眼上,姑姑竟然要为自己说媒,李怡华看的出来,爸爸是赞成的。还有大哥清华,虽说是已经分家另过,却不支持她上高中考大学,说那不过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因为房子的事,她感到对父母亏欠太多,不由地心烦气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