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17章 心急如焚
顺利参加了三天的高考,李清河才松了一口气,两口子用自行车将她送回医院,一路上,他强迫自己不要问她考试的情况。
“哥,好奇怪啊,你们竟不问我考的怎么样?”李怡华欣喜的问哥哥嫂子。
张秋然说:“不是我们不想问,是爸妈不让问,他们说不管你考的怎么样,都不要问,担心给你增加压力。”
“哥哥,嫂子,我发挥的很好,应该没问题。”李怡华信心满满的说。
“太好了,妹子。”李清河松了口气,问:“你头疼吗?我们一直很担心啊。”
“哥,我没有那么金贵。我想给爸妈报个信。”
李清河立即阻止她:“不用,要是他们让你赶紧回家,你怎么说?像你这个样子,大夫都说了,至少得再住一个星期。”
“好吧,那你捎话给二哥,就说我自我感觉不错,应该没有问题,好让爸妈放心。”
李清河连连点头,说:“妹子,有件事我还要告诉你,你们学校来人和我们谈过了,建议让使你受伤的同学家里适当给我们些补偿。”
李清河担心李怡华会反对。夫妻俩私下商量,由李清河向她提这件事。毕竟,住院治疗花了不少钱,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有情可愿,陶斌不分担就说不过去了。
“嫂子,陶斌是农村孩子,家里穷,有几次差点辍学了,都是学校做了好多工作坚持上完学,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不能为难他,我的医药费算我借你们的,以后我还你们。”
李清河眼睛一瞪说:“华华,这是啥话?这点医药费我还是掏得起的,只是便宜了陶斌那小子。”
“哥,他又不是故意的,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我们为什么要为难一个家境不富裕的人?”李怡华说着下床在地上走了几圈,说:“看,我没事吧。”
病房门口,陶斌提了一袋子鸭梨来探望李怡华,他们在病房内的对话他全听到了。陶斌眼含泪水,将鸭梨放到门口,转身跑开了。
“咦,这是谁放在这里的?”刚刚从村里赶来的李清林在病房前看到放着的梨,提起来推门进来。
“哥,你买的?”李怡华问。
“不是,在门口放着,不会有人放错了吧?”李清林边说边打开袋子,“哟,里面有张纸条。”
“来,我看看。”李怡华从二哥手中拿过纸条,念道:“怡华,感谢。”
不是陶斌的字又是哪个?原来刚才是他来过了。
“字写的挺漂亮,这孩子还真象咱妹子说的是个有才华的人。”张秋然笑道。
“以他的成绩,应该能考上名牌大学。哥,答应我,替我付医药费这种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不然我生气了。”李怡华装作不高兴的样子。
“爸妈放心不下,知道今天考完,就让我赶紧来接咱妹子。”李清林自报家门。
李清河扭过脸问李清林:“二哥,华华说了,感觉发挥的不错。”
“那就好,这几天,爸妈都担心坏了,说有段日子没见到华华了,让我来接她,这个谎没法圆,我只好来了。”李清林为难的说。
“还是再瞒两天吧,就说我和同学去北京玩了,这样的理由他们不会不相信吧?”李怡华不愿意自己带着伤和父母相见。
“办法可行,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解放了,放松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的。”李清河说道。
“好,成绩应该还行吧?”李清林小心翼翼的问。他知道刚刚高考完,李怡华肯定不想提考试的事,可还是忍不住要打听她考试的情况。
“哥,你放心,我对自己有信心。四哥怎么样,他在北京的饭店还行吗?”
李怡华看到二哥、三哥,想到了李清朋。
李清林叹了口气说:“别提你四哥了,在饭店呆了这么时间,啥也没学会,口口声声说要学了本事自己开店国,竟然回村了,钱没挣下,却带了个叫刘美兰的女子,说是梦影的堂妹,因为他们家人反对他们来往,一气之下和家人闹掰了,两个人偷偷回了村。”
“哥,他也是有媳妇的人了?”李清河笑问。
“那可不?回到家就直接住一起了,父母的话也不听。不过也是啊,不让他们住一起,难道要让刘美兰也住知青院?刘美兰说是等从娘家偷出来了户口本,他们就去登记。一人一命一福,咱这个兄弟,别的本事没学会,在找对象这事上倒是领悟力挺强。
“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就同居了?这在村里传出去可是会被戳脊梁骨的。哥,看样子你和嫂子这个头没带好啊。”李清河笑着说。
“时代不同了,比起以前,人们的思想已经十分开放了,我想了,到时候大不了我给他在栗园安排个轻松的事干,也算是有个正经事干。父母不同意能理解,现在人都在忙着进城,那有城里姑娘到乡下的。”
李清林长叹一声。兄弟五个,唯有老四最不成器,眼高手低,又好逸恶劳。
村子里,李清华正坐在自己家中看电视,张亚妮在厨房做饭。
“老婆,是不是你在骂我?我耳根子怎么这样热?”
“这么热的天,你能不热吗?看看你们兄弟几个,哪个不成器?就你只知道天天在地里刨食。”张亚妮不满的说。
“各人过各人日子,你羡慕人家干什么?你嫁的是我,又不是他们,你这辈子也只能嫁鸡随鸡。”
李清华一脸无所谓。打小就参加生产队劳动,替父母照看弟妹,没少受罪。兄弟们一个个日子好过了,却没有人肯帮他,父母盖新房子也是和兄弟们一样大小,他一肚子委屈无处诉。
“嫁你认命了,光靠种庄稼换零用钱,这日子将来怎么过?你总得想想办法啊,要不,你给清林说说,去他的栗园当个工人,不也能挣钱?”张亚妮偶尔从董盈盈那听到李清林是越来越有钱了,心中难免有几分妒忌。
“当工人?老婆,我是他哥,怎么能给他打工?算了,这样的日子不也照样过。”李清华不知想到了什么,得意地笑了笑。
“得了,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只要好好跟清林学习技术就行,干啥要务啥,到时候我们也不能被人瞧不起。”
张亚妮用衣角擦了下被烟灰熏的流泪的眼睛。
“赶紧去叫爸妈来吃饭。今天是高考最后一天,华华考完了要回家,我特意包了饺子,给她庆祝。”张亚妮是个爽快干练的女人,说话嗓门贼大。
“看把你能的,考大学有啥稀罕的,要不是为了这个家,我也能考上?咱这妹子心比天高,我看她一门心思要上美术学院,听说那可是个无底洞,到时候父母供不起了,肯定会让我们供养她。最好不要考上,就你一天傻乎乎的,是不是被我妈给洗脑了?饺子弄好了,我先吃,看电视还看饿了。”
李清华坐在沙发上纹丝未动。
他说的是心里话,他并不希望妹妹考中,考上了又能怎么样?家中还有一个怀玉,当时他就反对母亲收养这个孩子,都几十岁的人了,干的是啥事?
人和人的心思怎么可能一样呢?
李天印和王菊香带着孙女柔美和儿子怀玉站在村口有些时候了,女儿参加高考,不知考的怎么样,两口子心中很着急。
这几天他们被老四儿子气得够呛,也不知道怎么把刘美兰给忽悠来了,竟然不顾脸面直接就睡一起了。
好在,清林和清河都很懂事,这多多少少让他们两口子的心得到了安慰。两口子商量好了,只要女儿能考上,他们省吃俭用也要供她。
一大早他们就让清林夫妻去县上接李怡华,孙女柔美由他们照看。看到村子里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回来了,老两口等的实在不耐烦。
“老头子,到底咋回事,都这会了,还没回来?”王菊香问他。
李天印吧嗒了一口烟说:“怕甚,有清河在,说不定考的好他们下馆子去了。”
农村人把到饭店吃饭叫做下馆子。
“不会吧,清林还背着一屁股烂账哩,咋会乱花钱?秋然也是个节俭人,能在家中吃绝不会在外面吃。以我看,肯定是考的不好,不敢回来见我们。天印,我们得说好了,不管孩子考的怎么样,都不能责备她。”王菊香一向考虑问题比较周到。
正说着就看到李清林和董盈盈走了过来。
“妈妈,你们怎么这才回来,我都饿了。”柔美撒娇着跑向他们。
“华华呢?怎么没一起?”王菊香看到就他们俩,不乐意了,他们有些日子没见到她了,一开始说学校最后给大家加压,高考前又说要好好复习,试也考了,怎么还没有回来?
“妈,华华好不容易解放了,被一个要好的同学约着去北京玩,她特意让我告诉你们,她这次发挥的不错,肯定能考上。”
王菊香听了,立即眉开眼笑:“是啊,我女儿累了这些年,是该让她自在几天,老头子,这下子你放心了吧?”
“放心,这孩子是个有出息的,命好。”李天印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不时擦眼泪。
时间这把杀猪刀,把一对曾经意气风发的夫妻风化成老头老太太。
出了院的李怡华回了趟家就又返回县上。按历年来的惯例,高考张榜在一个多月以后,不管是考上考不上,都是要花钱的。她早就想好了,要是落榜,她就补习。
家中虽说有些庄稼,如果要变现也卖不了几个钱,更重要的是,一想到父母住在知青院她就心里不是滋味。她得在县城找份事干,挣学费。
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东西。
李清林心疼妹子,不让她打工,说只要她考上了,所有的学费都由他支付。
李怡华却不同意,依靠任何人的支助都不如自己奋斗有获得感。
她在一家美术培训班谋了件差事,挣钱练画画两不误。
等待成绩的日子特别难熬,李怡华恨不能马上就张榜公布,天天心中象揣了只兔子似的。
离高考张榜公布时间一天天近了,李怡华的心情变的不安起来。
“哥,好奇怪啊,你们竟不问我考的怎么样?”李怡华欣喜的问哥哥嫂子。
张秋然说:“不是我们不想问,是爸妈不让问,他们说不管你考的怎么样,都不要问,担心给你增加压力。”
“哥哥,嫂子,我发挥的很好,应该没问题。”李怡华信心满满的说。
“太好了,妹子。”李清河松了口气,问:“你头疼吗?我们一直很担心啊。”
“哥,我没有那么金贵。我想给爸妈报个信。”
李清河立即阻止她:“不用,要是他们让你赶紧回家,你怎么说?像你这个样子,大夫都说了,至少得再住一个星期。”
“好吧,那你捎话给二哥,就说我自我感觉不错,应该没有问题,好让爸妈放心。”
李清河连连点头,说:“妹子,有件事我还要告诉你,你们学校来人和我们谈过了,建议让使你受伤的同学家里适当给我们些补偿。”
李清河担心李怡华会反对。夫妻俩私下商量,由李清河向她提这件事。毕竟,住院治疗花了不少钱,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有情可愿,陶斌不分担就说不过去了。
“嫂子,陶斌是农村孩子,家里穷,有几次差点辍学了,都是学校做了好多工作坚持上完学,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不能为难他,我的医药费算我借你们的,以后我还你们。”
李清河眼睛一瞪说:“华华,这是啥话?这点医药费我还是掏得起的,只是便宜了陶斌那小子。”
“哥,他又不是故意的,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我们为什么要为难一个家境不富裕的人?”李怡华说着下床在地上走了几圈,说:“看,我没事吧。”
病房门口,陶斌提了一袋子鸭梨来探望李怡华,他们在病房内的对话他全听到了。陶斌眼含泪水,将鸭梨放到门口,转身跑开了。
“咦,这是谁放在这里的?”刚刚从村里赶来的李清林在病房前看到放着的梨,提起来推门进来。
“哥,你买的?”李怡华问。
“不是,在门口放着,不会有人放错了吧?”李清林边说边打开袋子,“哟,里面有张纸条。”
“来,我看看。”李怡华从二哥手中拿过纸条,念道:“怡华,感谢。”
不是陶斌的字又是哪个?原来刚才是他来过了。
“字写的挺漂亮,这孩子还真象咱妹子说的是个有才华的人。”张秋然笑道。
“以他的成绩,应该能考上名牌大学。哥,答应我,替我付医药费这种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不然我生气了。”李怡华装作不高兴的样子。
“爸妈放心不下,知道今天考完,就让我赶紧来接咱妹子。”李清林自报家门。
李清河扭过脸问李清林:“二哥,华华说了,感觉发挥的不错。”
“那就好,这几天,爸妈都担心坏了,说有段日子没见到华华了,让我来接她,这个谎没法圆,我只好来了。”李清林为难的说。
“还是再瞒两天吧,就说我和同学去北京玩了,这样的理由他们不会不相信吧?”李怡华不愿意自己带着伤和父母相见。
“办法可行,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解放了,放松一下也不是不可以的。”李清河说道。
“好,成绩应该还行吧?”李清林小心翼翼的问。他知道刚刚高考完,李怡华肯定不想提考试的事,可还是忍不住要打听她考试的情况。
“哥,你放心,我对自己有信心。四哥怎么样,他在北京的饭店还行吗?”
李怡华看到二哥、三哥,想到了李清朋。
李清林叹了口气说:“别提你四哥了,在饭店呆了这么时间,啥也没学会,口口声声说要学了本事自己开店国,竟然回村了,钱没挣下,却带了个叫刘美兰的女子,说是梦影的堂妹,因为他们家人反对他们来往,一气之下和家人闹掰了,两个人偷偷回了村。”
“哥,他也是有媳妇的人了?”李清河笑问。
“那可不?回到家就直接住一起了,父母的话也不听。不过也是啊,不让他们住一起,难道要让刘美兰也住知青院?刘美兰说是等从娘家偷出来了户口本,他们就去登记。一人一命一福,咱这个兄弟,别的本事没学会,在找对象这事上倒是领悟力挺强。
“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就同居了?这在村里传出去可是会被戳脊梁骨的。哥,看样子你和嫂子这个头没带好啊。”李清河笑着说。
“时代不同了,比起以前,人们的思想已经十分开放了,我想了,到时候大不了我给他在栗园安排个轻松的事干,也算是有个正经事干。父母不同意能理解,现在人都在忙着进城,那有城里姑娘到乡下的。”
李清林长叹一声。兄弟五个,唯有老四最不成器,眼高手低,又好逸恶劳。
村子里,李清华正坐在自己家中看电视,张亚妮在厨房做饭。
“老婆,是不是你在骂我?我耳根子怎么这样热?”
“这么热的天,你能不热吗?看看你们兄弟几个,哪个不成器?就你只知道天天在地里刨食。”张亚妮不满的说。
“各人过各人日子,你羡慕人家干什么?你嫁的是我,又不是他们,你这辈子也只能嫁鸡随鸡。”
李清华一脸无所谓。打小就参加生产队劳动,替父母照看弟妹,没少受罪。兄弟们一个个日子好过了,却没有人肯帮他,父母盖新房子也是和兄弟们一样大小,他一肚子委屈无处诉。
“嫁你认命了,光靠种庄稼换零用钱,这日子将来怎么过?你总得想想办法啊,要不,你给清林说说,去他的栗园当个工人,不也能挣钱?”张亚妮偶尔从董盈盈那听到李清林是越来越有钱了,心中难免有几分妒忌。
“当工人?老婆,我是他哥,怎么能给他打工?算了,这样的日子不也照样过。”李清华不知想到了什么,得意地笑了笑。
“得了,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只要好好跟清林学习技术就行,干啥要务啥,到时候我们也不能被人瞧不起。”
张亚妮用衣角擦了下被烟灰熏的流泪的眼睛。
“赶紧去叫爸妈来吃饭。今天是高考最后一天,华华考完了要回家,我特意包了饺子,给她庆祝。”张亚妮是个爽快干练的女人,说话嗓门贼大。
“看把你能的,考大学有啥稀罕的,要不是为了这个家,我也能考上?咱这妹子心比天高,我看她一门心思要上美术学院,听说那可是个无底洞,到时候父母供不起了,肯定会让我们供养她。最好不要考上,就你一天傻乎乎的,是不是被我妈给洗脑了?饺子弄好了,我先吃,看电视还看饿了。”
李清华坐在沙发上纹丝未动。
他说的是心里话,他并不希望妹妹考中,考上了又能怎么样?家中还有一个怀玉,当时他就反对母亲收养这个孩子,都几十岁的人了,干的是啥事?
人和人的心思怎么可能一样呢?
李天印和王菊香带着孙女柔美和儿子怀玉站在村口有些时候了,女儿参加高考,不知考的怎么样,两口子心中很着急。
这几天他们被老四儿子气得够呛,也不知道怎么把刘美兰给忽悠来了,竟然不顾脸面直接就睡一起了。
好在,清林和清河都很懂事,这多多少少让他们两口子的心得到了安慰。两口子商量好了,只要女儿能考上,他们省吃俭用也要供她。
一大早他们就让清林夫妻去县上接李怡华,孙女柔美由他们照看。看到村子里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回来了,老两口等的实在不耐烦。
“老头子,到底咋回事,都这会了,还没回来?”王菊香问他。
李天印吧嗒了一口烟说:“怕甚,有清河在,说不定考的好他们下馆子去了。”
农村人把到饭店吃饭叫做下馆子。
“不会吧,清林还背着一屁股烂账哩,咋会乱花钱?秋然也是个节俭人,能在家中吃绝不会在外面吃。以我看,肯定是考的不好,不敢回来见我们。天印,我们得说好了,不管孩子考的怎么样,都不能责备她。”王菊香一向考虑问题比较周到。
正说着就看到李清林和董盈盈走了过来。
“妈妈,你们怎么这才回来,我都饿了。”柔美撒娇着跑向他们。
“华华呢?怎么没一起?”王菊香看到就他们俩,不乐意了,他们有些日子没见到她了,一开始说学校最后给大家加压,高考前又说要好好复习,试也考了,怎么还没有回来?
“妈,华华好不容易解放了,被一个要好的同学约着去北京玩,她特意让我告诉你们,她这次发挥的不错,肯定能考上。”
王菊香听了,立即眉开眼笑:“是啊,我女儿累了这些年,是该让她自在几天,老头子,这下子你放心了吧?”
“放心,这孩子是个有出息的,命好。”李天印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激动地不时擦眼泪。
时间这把杀猪刀,把一对曾经意气风发的夫妻风化成老头老太太。
出了院的李怡华回了趟家就又返回县上。按历年来的惯例,高考张榜在一个多月以后,不管是考上考不上,都是要花钱的。她早就想好了,要是落榜,她就补习。
家中虽说有些庄稼,如果要变现也卖不了几个钱,更重要的是,一想到父母住在知青院她就心里不是滋味。她得在县城找份事干,挣学费。
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东西。
李清林心疼妹子,不让她打工,说只要她考上了,所有的学费都由他支付。
李怡华却不同意,依靠任何人的支助都不如自己奋斗有获得感。
她在一家美术培训班谋了件差事,挣钱练画画两不误。
等待成绩的日子特别难熬,李怡华恨不能马上就张榜公布,天天心中象揣了只兔子似的。
离高考张榜公布时间一天天近了,李怡华的心情变的不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