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咫尺天涯2
谢京福跟随着几个以前一起学习珐琅技术的师兄弟,转遍了京城的众多贸易行,却也没有收到几个订单。师兄弟们也都说现在紫铜和釉料的价格疯涨,珐琅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只珐琅鼻烟壶就卖到八十元以上,而买一辆自行车不过三十元钱,这珐琅成了昂贵的奢侈品,只有销售到国外才有出路。他遇到了一个法国的传教士,要求定制一只珐琅怀表,并交给了他一个表芯。谢京福将表芯揣到怀里,听到那表针移动的声音,几乎和心脏的跳动同频率,心中说不清楚此刻是什么心情。
他戴着一个大草帽,又硬着头皮从兰姨家门口过,但是幸运的是,这次并没有看到曹慧珍,他轻轻舒了一口气,想回家做一次忤逆的事情。这些年父子两人省吃俭用,还是攒了些钱财,他想偷偷拿一部分给伊杭救治侧福晋水莲。不过,这话每次到了嘴边,便咽下。他知道父亲的心思,也知道难以做通父亲的工作,不禁有些惆怅。
他迈进了自己的家门,惊诧地看到曹慧珍正和父亲有说有笑。
“谢大爷,这些布料都是上好的绵绸,虽然比不了东安市场的东西,但是料子实在,我的手艺也算成熟,今天一看到您穿着合适,我就高兴了。回头再给谢大哥做一件。”
“现在弄点布票不容易,你年纪轻轻的,给自己多做几件,我这一把老骨头了,还穿什么新衣服?”
“看您说的,这可是谢大哥做的染料,我缝的衣服,我三姨说,这叫珠联璧合……”曹慧珍说完这话也觉得自己太大胆了,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岔开话题,“我做了好多年衣服了,以前都是,买染好的料子,现在才知道这不起眼的草,就是几千年来做染料的宝贝,但是谢大哥还藏了些细致的粉末,我就猜不到是做什么用的了?”
谢京福听到这里,连忙故意咳嗽了几声,打断了曹慧珍的话。
“谢大哥回来了,你看看谢大爷的衣服合适不合适?”曹慧珍看到谢京福,心里又雀跃起来,期待可以得到谢京福的一句夸赞。
不料谢京福躲避了她的眼神,敷衍道:“好看。”
“谢大哥,你的眼皮都没抬,就说好看。”曹慧珍借着谢慎对自己的好感,故意呛了谢京福一句。
谢京福的头依旧低着,他感觉到父亲探寻的眼光朝自己的身上扫了过来,便说:“是以前一个师兄弟要学国画要的,我反正也是折腾了一回,就顺手给他弄了一点儿。”
谢慎没有说话,将身上的新衣服脱了下来放好,重新拿起了烟袋子,神色飘离起来,仿佛在思考什么。
谢京福“哦”了一声,看到曹慧珍还杵在那里,连忙说:“谢谢你,就不要再浪费料子了,我成天干的都是脏活,穿好的也是浪费。”
曹慧珍果然又不高兴了,她撅着嘴说:“看你,又拒绝我,又把我当外人。谢大哥,你再这样疏远我,我就真的不开心了。”
谢慎也狠狠瞪了儿子一眼。
谢京福只好退到旁边,拉开自己家的杂货间,又开始翻腾起来。记得家里还有一辆陈旧的黄包车,找出来修理一下,等有空和黄玉斌一起到什刹海附近跑跑,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也不能老靠着兰姨和曹慧珍的关照过日子。
曹慧珍是有些不高兴,和谢慎说了一声,就自己离开了。
谢京福并没有再理会她,而是照旧开始折腾那辆车。多年不用,车上已然黄绣斑斑,底座上的架子也已经烂了,需要重新做一个。谢京福不顾大热的三伏天,开始“乒乓乒乓”收拾起来。约过了几个小时,那辆车渐渐有了模样。谢京福往那轮子轴承里加了些油,擦了一把额头上的臭汗,终于觉得心头敞亮了许多。
谢慎自己抽了一袋烟,觉得有些胸闷,便自己进屋去休息了。他从儿子那闪烁的眼神里早已经洞悉,儿子有心事。谢京福自小就是实诚孩子,从来不会说谎,他肯定是有事不想对自己说,但是谢慎也猜不透。儿大不由爹,谢慎想想也就释然了,便闭上了眼睛。
谢京福看到父亲睡了,天色还早,就试着拉着黄包车出来跑了几圈。他忽然又想起了什么,重新进屋,将那盒花青装好,期待有机会可以看到伊杭给她。
谢京福的运气不错,很快便接了几个活,跑得大汗淋淋。他最后又拉了一个客人,本来想从长安街过去,再到东单和王府井,可是根本走不过去。长安街上人头攒动,到处是激情四射的人群,那些“某某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标语牌子满天飞,喇叭里也不断地播送着“庆祝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喜报,从来没见过这样热闹的情形。
正午的辣日即将升上来,而人们依然还处在那些回转不来的激动中,谢京福等了很久,发现根本就过不去。就和客人商量,不如从北边绕点远吧!
那个客人同意了,谁知道到了北面的街道上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那个客人只好从车上跳了下来,把钱塞给谢京福说,不做了,还不如走着快。谢京福不敢收人家的钱,觉得自己还没有把人拉到地方就收钱是有些不地道,就硬是把钱又塞给人家。那个人翘着指头笑了笑,就离开了。
谢京福还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他只知道现在的新国家有了新气象,再也没有过去的地主奴隶了,人人都不会再饿死,这就是天大的好事。他看这样的情况,估计是拉不到客人了,就想着早点回去。
渐渐地,阳光褪了火辣气,人也折腾的没有力气了,空气中的闷热程度似乎降低了许多,忽然他看到对面的红墙外有一个纤丽的年轻女子身影,那身影很熟悉,似乎正由于暑气侵袭体力有些不支。他的汗不由刷刷流下来,喉咙里一股气体冲了上来,嘶哑喊了一声:“伊杭。”
那女子回头,惊喜交加喊了一声:“谢大哥,怎么是你?”
谢京福拼命按捺住内心的激荡,低沉地说:“上来吧!”
伊杭也没有和谢京福客气,就坐了上来。
“去哪里?”
“我想去德胜门的杭州丝绸总店,去找一个叫冯友源的经理,兑些丝绸再租个店面做丝绸生意。”
她这话说得谢京福险些掉下眼泪来,生活逼得这样一个贵族“格格”也要放下身段和尊严,去求人扶持,去抛头露脸地搞经营。但是此刻的谢京福,也知道以自己目前的能力,也无法帮助她更多,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陪着她。他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说:“走吧!我送你。”
伊杭点了点头,说:“谢大哥,你真是我的贵人,总是在我有难的时候就出现。”
“谈什么贵人?当年如果不是贝子府救了谢家先祖,哪里还有现在的我呢?”
伊杭“噗嗤”一声笑了:“谢大哥,你是这是不是叫缘分?以前我总不信这个说法,但我额娘总是说一切随缘,现在看来我也得信了。”
谢京福一边拉车一边朝前跑:“有心就有缘,家父总是这样说,我也觉得是这样。”
“不管是不是缘分,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是了。谢大哥这么好的人,我希望谢大哥可以过上最幸福的日子。”
“托贝子府的福。”
谢京福跑得浑身大汗淋淋,四周的红墙绿树就这样渐渐消失在身后,他觉得从来没有这般幸福过。这种幸福是以往做珐琅匠生涯里绝无仅有的感受。似乎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股神奇力量,这股力量仿佛被什么人施了法术,并没有因为磨难而消失殆尽,反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也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
跑了几条街,终于找到了伊杭所说的这家杭州丝绸总店,这家店有个大气吉祥的名字“贵福祥”。门外两盆巨大的山石榆木盆景,上边挂满了红色的彩带,写着“开业大吉”四个字,似乎是刚刚开张的店面。谢京福把车停在外边,还是不放心伊杭自己一个人进去,就默默跟在后边。
店里南边两侧都是长长的柜台,摆满琳琅满目的锦缎,一个三十多岁的精瘦男子正指挥着两个店员在整理货物。
他戴着一个大草帽,又硬着头皮从兰姨家门口过,但是幸运的是,这次并没有看到曹慧珍,他轻轻舒了一口气,想回家做一次忤逆的事情。这些年父子两人省吃俭用,还是攒了些钱财,他想偷偷拿一部分给伊杭救治侧福晋水莲。不过,这话每次到了嘴边,便咽下。他知道父亲的心思,也知道难以做通父亲的工作,不禁有些惆怅。
他迈进了自己的家门,惊诧地看到曹慧珍正和父亲有说有笑。
“谢大爷,这些布料都是上好的绵绸,虽然比不了东安市场的东西,但是料子实在,我的手艺也算成熟,今天一看到您穿着合适,我就高兴了。回头再给谢大哥做一件。”
“现在弄点布票不容易,你年纪轻轻的,给自己多做几件,我这一把老骨头了,还穿什么新衣服?”
“看您说的,这可是谢大哥做的染料,我缝的衣服,我三姨说,这叫珠联璧合……”曹慧珍说完这话也觉得自己太大胆了,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岔开话题,“我做了好多年衣服了,以前都是,买染好的料子,现在才知道这不起眼的草,就是几千年来做染料的宝贝,但是谢大哥还藏了些细致的粉末,我就猜不到是做什么用的了?”
谢京福听到这里,连忙故意咳嗽了几声,打断了曹慧珍的话。
“谢大哥回来了,你看看谢大爷的衣服合适不合适?”曹慧珍看到谢京福,心里又雀跃起来,期待可以得到谢京福的一句夸赞。
不料谢京福躲避了她的眼神,敷衍道:“好看。”
“谢大哥,你的眼皮都没抬,就说好看。”曹慧珍借着谢慎对自己的好感,故意呛了谢京福一句。
谢京福的头依旧低着,他感觉到父亲探寻的眼光朝自己的身上扫了过来,便说:“是以前一个师兄弟要学国画要的,我反正也是折腾了一回,就顺手给他弄了一点儿。”
谢慎没有说话,将身上的新衣服脱了下来放好,重新拿起了烟袋子,神色飘离起来,仿佛在思考什么。
谢京福“哦”了一声,看到曹慧珍还杵在那里,连忙说:“谢谢你,就不要再浪费料子了,我成天干的都是脏活,穿好的也是浪费。”
曹慧珍果然又不高兴了,她撅着嘴说:“看你,又拒绝我,又把我当外人。谢大哥,你再这样疏远我,我就真的不开心了。”
谢慎也狠狠瞪了儿子一眼。
谢京福只好退到旁边,拉开自己家的杂货间,又开始翻腾起来。记得家里还有一辆陈旧的黄包车,找出来修理一下,等有空和黄玉斌一起到什刹海附近跑跑,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也不能老靠着兰姨和曹慧珍的关照过日子。
曹慧珍是有些不高兴,和谢慎说了一声,就自己离开了。
谢京福并没有再理会她,而是照旧开始折腾那辆车。多年不用,车上已然黄绣斑斑,底座上的架子也已经烂了,需要重新做一个。谢京福不顾大热的三伏天,开始“乒乓乒乓”收拾起来。约过了几个小时,那辆车渐渐有了模样。谢京福往那轮子轴承里加了些油,擦了一把额头上的臭汗,终于觉得心头敞亮了许多。
谢慎自己抽了一袋烟,觉得有些胸闷,便自己进屋去休息了。他从儿子那闪烁的眼神里早已经洞悉,儿子有心事。谢京福自小就是实诚孩子,从来不会说谎,他肯定是有事不想对自己说,但是谢慎也猜不透。儿大不由爹,谢慎想想也就释然了,便闭上了眼睛。
谢京福看到父亲睡了,天色还早,就试着拉着黄包车出来跑了几圈。他忽然又想起了什么,重新进屋,将那盒花青装好,期待有机会可以看到伊杭给她。
谢京福的运气不错,很快便接了几个活,跑得大汗淋淋。他最后又拉了一个客人,本来想从长安街过去,再到东单和王府井,可是根本走不过去。长安街上人头攒动,到处是激情四射的人群,那些“某某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标语牌子满天飞,喇叭里也不断地播送着“庆祝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喜报,从来没见过这样热闹的情形。
正午的辣日即将升上来,而人们依然还处在那些回转不来的激动中,谢京福等了很久,发现根本就过不去。就和客人商量,不如从北边绕点远吧!
那个客人同意了,谁知道到了北面的街道上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那个客人只好从车上跳了下来,把钱塞给谢京福说,不做了,还不如走着快。谢京福不敢收人家的钱,觉得自己还没有把人拉到地方就收钱是有些不地道,就硬是把钱又塞给人家。那个人翘着指头笑了笑,就离开了。
谢京福还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他只知道现在的新国家有了新气象,再也没有过去的地主奴隶了,人人都不会再饿死,这就是天大的好事。他看这样的情况,估计是拉不到客人了,就想着早点回去。
渐渐地,阳光褪了火辣气,人也折腾的没有力气了,空气中的闷热程度似乎降低了许多,忽然他看到对面的红墙外有一个纤丽的年轻女子身影,那身影很熟悉,似乎正由于暑气侵袭体力有些不支。他的汗不由刷刷流下来,喉咙里一股气体冲了上来,嘶哑喊了一声:“伊杭。”
那女子回头,惊喜交加喊了一声:“谢大哥,怎么是你?”
谢京福拼命按捺住内心的激荡,低沉地说:“上来吧!”
伊杭也没有和谢京福客气,就坐了上来。
“去哪里?”
“我想去德胜门的杭州丝绸总店,去找一个叫冯友源的经理,兑些丝绸再租个店面做丝绸生意。”
她这话说得谢京福险些掉下眼泪来,生活逼得这样一个贵族“格格”也要放下身段和尊严,去求人扶持,去抛头露脸地搞经营。但是此刻的谢京福,也知道以自己目前的能力,也无法帮助她更多,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陪着她。他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说:“走吧!我送你。”
伊杭点了点头,说:“谢大哥,你真是我的贵人,总是在我有难的时候就出现。”
“谈什么贵人?当年如果不是贝子府救了谢家先祖,哪里还有现在的我呢?”
伊杭“噗嗤”一声笑了:“谢大哥,你是这是不是叫缘分?以前我总不信这个说法,但我额娘总是说一切随缘,现在看来我也得信了。”
谢京福一边拉车一边朝前跑:“有心就有缘,家父总是这样说,我也觉得是这样。”
“不管是不是缘分,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是了。谢大哥这么好的人,我希望谢大哥可以过上最幸福的日子。”
“托贝子府的福。”
谢京福跑得浑身大汗淋淋,四周的红墙绿树就这样渐渐消失在身后,他觉得从来没有这般幸福过。这种幸福是以往做珐琅匠生涯里绝无仅有的感受。似乎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股神奇力量,这股力量仿佛被什么人施了法术,并没有因为磨难而消失殆尽,反而源源不断地流出来,也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
跑了几条街,终于找到了伊杭所说的这家杭州丝绸总店,这家店有个大气吉祥的名字“贵福祥”。门外两盆巨大的山石榆木盆景,上边挂满了红色的彩带,写着“开业大吉”四个字,似乎是刚刚开张的店面。谢京福把车停在外边,还是不放心伊杭自己一个人进去,就默默跟在后边。
店里南边两侧都是长长的柜台,摆满琳琅满目的锦缎,一个三十多岁的精瘦男子正指挥着两个店员在整理货物。